支持浙江省融资畅通工程见实效 农行浙江分行精准滴灌科技型制造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11-28

今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促进加强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的金融支持。

从政策的导向看,以结构性为特征的“精准滴灌”也是监管着力的方向。一方面,货币政策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旨在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也意图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金融机构保持战略定力殊为不易。

今年年初浙江省提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畅通工程,如今2019年已接近尾声,作为“头雁”的五大国有行之一的浙江农行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农行浙江分行新增各项贷款1432亿元,总量达10495亿元,居浙江所有法人金融机构首位。

2019年农行浙江分行的贷款整体呈现“量增、面扩、结构优化”的态势。

第一,量增,贷款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6月末,农行浙江分行的贷款余额首次过万亿,跟2016年底比增加3413亿,这相当于省内某些大型股份行的全部贷款余额。农行浙江分行的各项贷款增量连续两年居省内金融同业第一、全国农行第一。目前农行浙江分行已成为在浙单一法人金融机构最大的存贷款银行。

第二,面扩,信贷客户数大幅增长,到9月末,有贷户670631户,比年初增加52112户,其中法人有贷户20914户、比年初增加5150户,个人有贷户649717户、比年初增加46962户,户数均为可比同业第一。

第三,结构优化,如何避免大水漫灌,实现精准滴灌?就是要优化贷款结构。从贷款结构来看,农行浙江分行做出了独有的一套“加减法”。

信贷结构“加减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即是为实体经济创造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稳金融服务尤其要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保证总量的基础上,农行浙江分行坚持“准入”和“出清”两手抓两手硬。坚持有保有压,扶优汰劣,对核心客户、高信用等级等优质客户,合理增加用信;对“三过度”、技术低端、两高一剩及“僵尸企业”等客户,实施信贷压退。三年来累计压退“三过度”客户授信455亿元,实现客户结构“大换血”。

加的部分则显著体现在小微、三农和民营企业上面。

在浙江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据大头。农行浙江分行抓住浙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机遇,以新型小微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创新推出“新型小微企业园建设贷”、“入园企业前期贷”、“年审贷”、“厂房贷”、“租金贷”、“拍卖贷”等系列产品。

前三季度浙江新增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客户4748户,总量达到13596户;新增银监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439亿元、余额1339亿元,新增央行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621亿元、余额2132亿元,两大口径普惠贷款总量、增量均居农行系统和四行“双第一”。

农业银行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服务“三农”和县域,保持农的底色,把金融服务、信贷资金下沉到镇里、乡里、村里。目前农行浙江分行全省乡镇存、贷款总量分别达3777、2094亿元,分别占县域的55%、41.54%。

结构大调整的背后是信贷质量的飞速提升,2016年以来法人客户新增用信累计不良发生率0.12%,平均每年仅0.04%。

领导点赞的

“踮起脚支持科技企业”样本

赛思科技是总部在嘉兴南湖的一家高科技芯片企业,其财务总监王文涛表示,农行2015年给赛思的第一笔贷款800万,股权质押,现在授信额度3000万,基本都是纯信用贷款,部分是专利质押等类股权质押。

今年3月份浙江省相关领导来赛思视察时对嘉兴市金融办、市人行、市银保监说,“破解了赛思的融资问题,可能就是树立了一个破题科技金融难的样本。”

“成立早期团队很小,银行信贷比例较小,以股权融资为主,但在特定时期,银行融资是至关重要的。”王文涛表示,农行的专利质押和股权质押都用足了,投资人尽职调查的时候都很惊讶,公司的信贷额度这么多,利率这么低。

农行嘉兴科技支行行长张鑫峰表示,“给赛思的信贷额度用尽洪荒之力,银行贷款不能用在大的科技研发上,比如公司一年三千万的销售,一年四次周转正常角度只能做五六百万的流动贷款,我们给赛思贷了两千万。”

农行嘉兴分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陈振月表示,农行嘉兴分行连续五年信贷增量都在同业排名第一。结构上,农行嘉兴分行在制造业投入很大,去年开始在人行通报中是第一,农行嘉兴分行还专门成立全省首家科技支行,科技贷款投入非常大。

这样的科技企业还有很多。浙江诺尔康是一家从事医疗器械的高科技公司,总裁李楚表示,公司正在冲刺科创板,由于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公司成立13年来没有盈利,农行给予的信贷支持成为公司创始人股权没有太多稀释的重要支撑。

农行西溪支行行长包国宏表示,西溪支行在支持科技型、智能制造等新经济企业方面有一套组合拳,一是高新技术企业优先策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是杭州未来科技城区域的重点发展领域,因此支行将服务的重点选择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这三大领域。

其次是主抓重点产品。针对创新性小微企业主打科易贷、小微网贷、微捷贷等特色产品,有效满足科技型企业在“个转股、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通道中的融资需求。支行还制定和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各街道的联系人制度,定期拜访,强化合作。目前已累计为155家双创企业提供融资共30.43亿元,孵化培育上市公司5家,拟上市公司4家。

融资畅通“排头兵”

围绕企业融资堵点、难点,农行浙江分行如何破解融资难?

首先,在信贷产品方面的创新(特别是互联网思维),浙江是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沿阵地,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农行浙江分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重构信贷经营模式, 2016年即启动了以“惠农e贷”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总行“一号工程”做了先期探索。

目前,“惠农e贷”16.4万户,贷款余额265亿元,连续三年居系统首位。2018年率先研发推出“小微网贷”,与税务、工商等政府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一年多来受理小微企业申请6.7万户,签约11350户,发放贷款150亿元,余额85亿元。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创新推出“小微网贷”“入园企业前期贷”等多类小微专属产品,以互联网模式提高民企融资可得性、便利性;发挥农业银行的集团优势,打通“商行+投行”的综合服务通道,通过信贷以外方式,每年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通资金1000亿元以上。

其次,优化了信贷体制机制。浙江是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纵观农行浙江分行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民营经济同兴共荣的奋斗史。农行浙江分行把支持民营经济作为重要使命,以问题为导向,疏浚民企融资堵点,取得不俗成效。

截至9月末,农行浙江分行民营企业贷款比年初增387亿元,占法人贷款增量的42%。

在民营企业中,农行浙江分行着重支持新经济领域。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积极介入智能制造、信息网络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客户,今年前9个月,新增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经济”贷款232亿元,余额达到2105亿元。

为切实降低民企融资成本,农行浙江分行积极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新发放民营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又比上年下降28BP,直接让利10亿元以上。

在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防风险上农行浙江分行也做好了平衡。

农行浙江分行的解法是在风险化解上同舟共济,给民企“雨天撑伞”。针对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农行浙江分行把握精准施策,纾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为民营企业雪中送炭。2015年以来累计为全省1000多家企业化解风险,涉及贷款金额近500亿元,已有七成以上客户实现持续正常经营。

农行浙江分行信用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信贷增速发展较快,去年增量超过千亿,今年增量也超过千亿,在信贷增量这么大的情况下,如何把握结构和风险底线就需要智慧和定力了。一个是在投向上,加减法,有保有压,排浊引清,农行浙江分行的信贷结构这几年有很大的转变,过去传统制造业太集中,集中纺织、印染等传统制造业,从新投入的结构来看,更多是投到新经济和新产业上。

不良的数据即为佐证,在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农行浙江分行的不良率实现连续3年“双降”,截止今年9月末不良率0.7%,比年初下降0.2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四行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