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东生:粤港澳大湾区2022年超越世界其他三大湾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振 广州报道
2019-11-28 17:18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将从2018年的1.6万亿美元增长到2万多亿美元,超越世界其他三大湾区。

“过往中国制造企业主要靠成本、速度和效率作为主要竞争力,但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量市场转为存量、新技术迭代加速的新形势下,过往的优势已难以适应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亟需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11月28日上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在2019粤商大会上如是说。

图为2019粤商大会现场 摄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振

他分析认为,过去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偏重于商品和要素的流动性,包括边境开放、降低关税、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走的是一条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

作为著名的“世界工厂”,广东要如何改变过去参与世界竞争的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在李东生看来,最近几年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逆全球化”的“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背景下,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最强劲的动力引擎应该就来自于大湾区新经济的发展。

事实证明,粤港澳大湾区以不足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经济总量。其已经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同时也是最紧密联系国际市场的区域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据研究机构预测,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将从2018年的1.6万亿美元增长到2万多亿美元,超越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未来10至20年,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中国市场化水平最高、创新研发能力最强、国际化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以强大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协同效应带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李东生的判断并非无根之源。

大湾区不仅是全球闻名的制造业基地、进出口贸易中心和采购中心,还是国内创新龙头企业最密集、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创新市场成熟度最高、世界百强高校数量最多的一个区域。

目前,大湾区从研发、制造、贸易、物流到金融服务的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结构正向高端化发展。未来,大湾区将打造成为知识资本更密集、创新能力更强的“科技湾区”形态,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体系将升级成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另外,大湾区“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也为该地区发展带来了“梯度势能”。

李东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独具优势之处在于区域内各地的发展梯度差距,拉开了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不同城市经济圈梯次发展的空间。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消除大湾区内部不均衡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限制,在优势互补格局中整合各种要素,实现大湾区两岸三地的深度融合、分工合作、错位竞争、协同发展,释放更强的发展能级。

未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则重在探索全球化条件下的开放发展新模式,在发挥香港、澳门开放平台的基础上,支持珠三角加快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接轨的制度规则。

“一方面,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摒弃过往对低成本、大规范生产模式的依赖,更多关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占领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大湾区自由贸易平台,敢于走出国门,在全球竞争中调配资源,促进产能结构优化,推动自身全球化管理能力的升级。”李东生说。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