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11-30 07:00

推动国际规则改变,改善资本和劳动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才能促使世界贸易和投资更加协调、更可持续。

△音频来源:南财音频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的总体要求,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大意义是开创开放合作、包容普惠、共享共赢的国际贸易新局面,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意见》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2年,贸易结构更加优化,贸易效益显著提升,贸易实力进一步增强,建立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政策、统计、绩效评价体系。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从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是对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形势变化的适应和引领,也是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制度保障。

世界贸易格局的基本特征正在由要素流动向规则重构转变。过去几十年的世界贸易,是以资本全球流动、利用廉价劳动力为主要动力。在这种形势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不断接受西方制定的规则,并实施税收等优惠政策。这种要素流动型的贸易,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些发展机遇,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总量的占比逐渐提高,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它也导致了一些重大的问题,首先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失衡,因为资本是主动流动,而劳动是被动流动,因而资本所得远远多于劳动,结果是,不但资本流出的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提供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贫富分化。其次,由要素流动驱动的世界贸易,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在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之后,全球很难再有如此规模的廉价劳动力可供资本利用,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且之后十多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本原因。这两方面的原因——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及贫富差距扩大——使人们对世界贸易及投资的规则进行了反思,世界贸易及投资面临规则的重构。

在规则重构的时期,各经济体都对规则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改变西方规则的垄断地位;而发达国家则要求规则向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调整,意图继续垄断规则的制定。在这个时期,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

面对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和规则重构的前景,我国需要审时度势,从促进商品和要素流动的开放体系转向推动规则和制度改革的开放体系。以规则制定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型开放,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主动适应国际规则,二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制度型开放应该是双向的,而不能是我国单向地适应现有国际规则。现有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是西方制定的,有利于全球流动的资本,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是不公平的,尤其是不利于劳动者。发达国家正在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朝向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因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与规则制定,使之朝向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在主动适应国际规则方面,我国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前不久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共列入事项131项,相比2018年版减少了20项,缩减13%。

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方面,《意见》也提出了相关要求。首先,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主要是推动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谈判。其次,加快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覆盖范围,加快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国际规则改变,改善资本和劳动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才能促使世界贸易和投资更加协调、更可持续。这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而国际规则向有利于劳动者和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也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国区域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都得到改善、更加协调。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国的贸易也将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实力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