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冯思翰:大众明年在华投资超40亿欧元

何芳何芳,杨智嘉2019-11-30 00:41

预计在未来几年,集团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领域的投资将超过燃油汽车。

11月21日,在广州车展开幕前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布了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累计在华汽车交付量超过4,200万辆。

在今年车市整体不振的背景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华市场份额却逆势上升,截至今年10月,集团在2019年已向中国客户交付334万辆汽车,市场份额提升至19.5%。

“面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我们的各项战略正初见成效。如今,几乎每五辆在中国售出的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大众汽车集团。” 21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2018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共交付汽车1,080万辆,其中,仅中国市场就贡献了421万的销量,占比将近40%。随着汽车换代周期缩短汽车和产业电动化进程的加快,对大众汽车集团来说,中国市场正变得愈发重要。

然而,面对持久不去的车市寒冬、自主品牌向上的压力以及竞争更加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在中国市场持续向好,则是摆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面前的关键问题。

在冯思翰看来,尽管现阶段市场挑战尚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仍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期潜力充满信心。

“集团的持续投资计划方向明确。面对挑战,我们仍将稳步前行,并通过强势的品牌组合以及不断加速的电动化进程继续赢得客户的青睐。”冯思翰表示。

 据悉,2020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计划与合作伙伴将共同在中国投资超过40亿欧元,其中40%的投资都会放在电动出行领域,涵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动汽车的研发。预计在未来几年,集团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领域的投资将超过燃油汽车。

此外,两座专为生产纯电动汽车而建的工厂也将于2020年正式投产,此举将进一步加速和强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电动化战略进程。

届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开启全面的新能源产品攻势。预计到2019年年底推出14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在2025年前推出30款在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实现其新能源汽车本土销量达到150万辆的集团目标。

布局中国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前一段时间中国做出了鼓励境外公司注资中国企业以及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这对于大众汽车来说意味着什么?

冯思翰: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我们非常欢迎政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因此我们也在研发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如设立“Group R&D”进行集中式的协同研发。在提高股比方面,目前我们无意于改变现在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的合作模式。对于已经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我们将会继续保持;而对于一些新的领域,我们也充满兴趣。不管怎样,我们相信现在的合作模式对于双方都有巨大的好处。

《21世纪》:之前有传出上汽奥迪项目的消息,我了解到近期大众的董事会和上汽也有一些接触。估计到明年一季度的时候,上汽集团希望能与奥迪达成一个可行的方案。希望您可以对此做一个回应。

冯思翰:奥迪几年前就决定从单合作伙伴战略转到双合作伙伴战略,就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例如与一汽和上汽两家同时进行合作。我们与上汽的合作探讨仍在持续进行之中。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对奥迪在营销和销售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奥迪品牌目前专注于品牌提升,并且卓有成效,我们对于奥迪的发展势头很有信心,未来两到三年内,奥迪将会再次回归豪华车市场的领跑位置。

《21世纪》:前不久您在天津市会见了天津市市长,并提到商用车的相关计划,对此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相关信息?

冯思翰:天津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一汽-大众的整车厂坐落于此,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全资的变速器工厂也设立在这里。在与天津市长的交流中,我们认为双方在环保领域可以加深合作,并对未来移动出行进行了探讨。我们饶有兴趣地讨论了未来出行的多种可能性,比如说纯电动和燃料电池。

《21世纪》:目前大家对明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有不同预期,您对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判断是怎么样的?您认为会比较乐观吗?

冯思翰: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下跌,去年整体市场的汽车销量约减少100多万辆。今年这一数字可能还会达到120-130万辆。汽车市场到年底会降5%-6%左右,这是我个人的判断。我不认为明年的降幅会在两位数的水平。对于2020年,我的预测会相对更乐观一些,更偏向于认为市场出现小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市场确实出现一些挑战。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中国政府及企业都不会放任其发展势头就此下跌。如果我们双方都对市场缺乏信心的话,中国政府也就不会陆续出台新的政策,而我们也不会投资数十亿欧元建设两个全新的MEB工厂。对于电动化及新能源市场,我们一定是充满信心的。

开启产品攻势

《21世纪》:大众汽车如何看待电动化转型?

冯思翰:从国家政策层面看,政府部门已从今年6月底开始不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购置补贴。这导致消费者会在补贴结束前购买新能源汽车,因此,6月份当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很好。但6月以后市场要面临更多的挑战。这个现象其实很正常。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做的是着眼长远的战略决定,只看眼前趋势和短期现象来做决定是不对的。大众汽车集团不会因为补贴来发起我们的电动化战略,因为我们知道补贴终会停止。对于一辆车来说,它的成功取决于设计、品质、工艺和功能,以及最重要的市场定位等因素。如果你有好的产品,消费者一定会被吸引。就像餐馆一样,一定要有丰富的菜单供消费者选择,要抓住消费者的胃口,让他们真正享受你的产品。

《21世纪》:未来纯电和插混车型的比例又是怎样的呢? 

冯思翰:到2019年年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推出14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此外,集团还将于明年开启全面的新能源产品攻势。

2020年,基于大众汽车MEB电动模块化平台的纯电动汽车将在集团的两座新工厂正式投产。其中,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在经过12个月的建设后,已于近期开始试生产。2020年10月,安亭工厂及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将正式启动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的生产,综合年产能将达到60万辆。总体而言,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于2025年前推出30款在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实现新能源汽车本土销量达到150万辆的目标。

《21世纪》:大众汽车集团对未来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有什么样的布局规划? 

冯思翰:对于MEB 平台来说,我们目前通过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来确保我们的电池供应。但同时,我们也在接触其他的电池供应商。因为从集团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达到100万到150万的纯电动车产量,只依靠一个电池供应商是不够的。

我们希望能像在欧洲那样,与几家电池供应商达成合作。在时间表上面虽然还不是很明确,但是我们认为电池将会是我们MEB 平台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将会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供应。

而在电机方面,我们通过天津的变速器工厂,已经在为我们的MEB 平台生产进行准备,将可提供不同型号的电机来满足需求。

《21世纪》:从中国乃至全球的角度来看,现在,一台汽车的换代周期已由原来的6-8年缩短了,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冯思翰:多数汽车的生命周期为7-8年左右,通常是三到三年半的时候会有一个中期改款。对于大众汽车来说,我们为此积极进行新一代的平台设计和生产,MEB 平台使得下一代汽车可以进行功能的更新。两三年后,对于汽车来说,可能有的功能和性能的生命周期只有6个月或者12个月,软件越来越关键,已经成为汽车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的升级更新更多的将会在线完成。

《21世纪》:从2020年起,大众汽车品牌将在三年内推出基于纯电动MEB平台的10款车型。这10款基于MEB平台的车型是不是全新开发的车型?这些车型将从哪些方面代表大众汽车的发展趋势?

冯思翰:ID家族是基于MEB 平台的全新车型系列,代表着“新大众”的趋势。例如我们前不久亮相的ID.3,它的设计是和燃油车型完全不一样的。大家如果有机会看一看我们ID.3的内部,也许就会感受到,我们非常注重更加直观的驾乘体验。比如说,中控屏集成了导航、多媒体、车辆控制等功能。在内饰设计上,我们追求的不只是炫酷,而是希望带来更加宽敞的内部空间以及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

推出全新品牌Logo

《21世纪》:全新大众汽车品牌LOGO的变化,带来了年轻化。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把年轻化传到中国?

冯思翰:我们让品牌LOGO变得越来越年轻,而且更加有活力、更符合数字时代传播。后续我们会在LOGO的展示方面做得更加简洁和漂亮。我们也采用了和以往不同的传播方式,比如说我们在广告片中只拍了产品的一部分,没有展示车辆的全貌,但是更多呈现的是人。

因为新大众的角度是“以人为本”,把人对于车的价值,车对于生活的价值展示出来,这是品牌和消费者沟通的方式。新Logo将在今后的二至三年间,通过合资企业伙伴和经销商与消费者见面。

《21世纪》:过去中国自主品牌受到合资品牌向下的压力,但现在合资品牌受到自主品牌向上的压力,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冯思翰:中国是一个差异化非常大的市场。我认为中国有一些领先的主机厂进步非常快,在过去三五年间逐渐站稳了脚根,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一些品牌在短暂的成功之后就陷入沉寂。所以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出现较大的差异化。

中国市场体量巨大且资源丰富,这样的市场体量给很多企业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就汽车市场而言,中国汽车市场与其他市场不同的地方在于,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并非其本土品牌。而很多国际市场如德国、法国等都是其本土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中国本土的的主机厂还要迎头赶上,才能真正的成为国际化的汽车制造商。

《21世纪》:近几年大众汽车的产品有较多的溢价空间。未来,大众汽车如何证旗下各个品牌形象能和以往一样值得信赖?

冯思翰:对于我们的车主来说,我们的产品也有较高的保值率,这个是我们可以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价值。这也意味着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的产品,其价值在它的生命价值的全周期都可以得到体现。

以JETTA品牌为例,旗下产品在定价上与大众品牌的车型相比,它的价差是3.5万元左右,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价格差可以更好地进行价格区间的管理。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JETTA品牌把一些高品质的德国工艺以及新的科技推向中国市场。对于购车预算有限而依旧青睐于大众汽车产品的消费者而言,JETTA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编辑: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