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高水平开放已经成为我国布局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帆 深圳报道
2019-11-30 16:22

要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开放大国,中国如何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以何种方式影响世界,世界如何客观看待中国,成为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

11月30日,在深圳前海举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讨会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在大变局中新型开放大国的战略选择,并由此形成新型开放大国的全球观。

(摄影/甘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走出了一条令世界瞩目的新型开放大国之路。

“当前,高水平开放已经成为牵动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布局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迟福林说。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迟福林表示,在内外环境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开放倒逼改革、开放是最大改革的时代特征十分突出。为此,要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力。

高水平的开放,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迟福林说,在全球有效需求长期不足的背景下,14亿人的大市场是中国最大的战略优势,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利好。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与服务进口国;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交织融合的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的内需潜力释放,离不开高水平的开放。

“这就需要进一步放宽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市场准入,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加快推进与主要经济体的标准对接、资格互认,由此实现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关于中美关系,迟福林表示,当前,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磋商积极推进,但中美经贸摩擦将呈现长期性、间接性和多边性。未来10年是中美关系的关键时期。随着两国经济体量差距逐步缩小,竞争加大的态势不可避免。但更应当看到双方互补性和合作共赢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妥善处理中美关系,要以“全球视野、长期视角、战略思维”重塑新型大国关系,以多边主义为基础,避免战略误判、陷入战略误区,更要避免陷入冷战与对抗。例如:立足长期,争取取消已加征的关税并逐步降低关税,扩大双向市场开放;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携手解决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以平等协商为原则尽快重启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并在强化多边中处理中美双边关系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讨会由《经济日报》社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承办。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