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商品房解冻,深汕特别合作区还有哪些进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19-12-05

12月2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布了《关于启动过渡期商品房销售的公告》,宣告了被冻结了2年多的商品房市场解冻。

该《公告》指出,居民家庭在合作区持有的商品住房、商务公寓总套数不得超过2套;在合作区购买的商品住房不计入购房者在深圳市其他区(新区)购买商品住房的套数限购范畴。

2017年9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进入“深圳的全面主导期”,也由此被称作深圳“第10+1区”。到目前为止,除了商品房解冻之外,合作区的发展情况如何?

已供地产业项目83个

12月4日,深汕特别合作区出让7宗普通工业用地,其中3宗位于鹅埠镇同心路北,4宗位于鲘门高铁站北片区。7宗地块均以挂牌起始价格成交。

更早一些的11月5日,深圳史无前例地一次性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向全球推介。其中,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共有三个地块,共计5平方公里。最大的一块位于小漠片区,约269公顷,产业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另两块分别位于鹅埠和鲘门,面积分别约50公顷和238公顷。

鹅埠片区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起步区和先行区,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据《深圳特区报》12月3日报道,目前,合作区已经供地产业项目83个,大部分集聚于鹅埠片区。83个项目中有76个来自深圳,计划总投资386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83亿元。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总面积为468.3平方公里,这大概相当于深圳原有面积的近1/4,其中可建设用地为145平方公里。对于可开发用地已接近极限的深圳而言,合作区的广阔天地提供了想象空间。

近日,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平在接受深圳本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合作区已经成为投资创业的一方热土,截至今年11月,我们共接洽企业380余家,对符合我区发展定位的优质企业,我们可提供足够的产业空间。”

今年年初,合作区召开2019年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以上,增长22%以上。而到2021年,合作区的GDP预期将达到150亿元以上,对比2019年的目标翻了一倍有余。

学校、医院启动招聘,配套逐步完善

产业的发展也必然带动人流的聚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官网上,查询到多则人才招聘启事,除了企业之外,还有学校和医院启动了招聘。

12月2日,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学校发布了招聘34名应届毕业生老师的公告,其中提出,办理入编手续后,享受深圳市在编中小学教师统一薪酬福利待遇,并按深圳市人才住房政策分配人才住房,可享受三年内一次的全员海外培训。

10月25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也发布了招聘医学人才的通知,其中提出,保障当地三甲医院水平薪酬并提供生活补贴,先为高端人才提供周转房(80-100平米/套)。

资料显示,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学校将于2020年9月开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同样也将于明年正式启用。

今年9月,深圳市轨道办透露,深汕高铁已作为近期建设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建成后,从深圳西丽站到深汕合作区赤石站,全程直达时间预计在30分钟内。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通过合作区,深圳拓展了经济腹地,但合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人口引进以及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配套还需相当长的时间来逐渐完成。

从长期规划来看,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在2018年介绍,到2025年,合作区建成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到2035年,建成14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达到150万,考虑到对粤东地区的“虹吸效应”,合作区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将按照300万人的标准配置。

(作者:王帆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