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上交所对外开放体现在三个方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19-12-05

12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2019南方财经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主题为“创新与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

在上午的全球交易所圆桌专场,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现场介绍,上交所的对外开放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推进。

“第一,投资者和资金方面的互联互通,最有代表性的是2014年推出沪港通,实现境内外投资者双向投资和资金互联互通。

第二,上市公司融资的互联互通,2019年6月我们跟伦敦证券交易所启动了沪伦通,华泰证券发行的首只GDR产品在伦交所挂牌交易,实现了上市公司融资的联通。第三,通过交易产品实现境内外市场的联通。上交所的ETF市场非常有特色,我们以前引入了国企股的ETF、恒生指数的ETF,标准普尔500指数ETF,纳斯达克100指数ETF,还有德国的DAX30 ETF,今年6月我们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开启了中日ETF互通这一合作新模式,4只中日ETF互通产品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在政策层面,我们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成功推动境内市场纳入国际三大主流指数,外资进入的步伐和持有优质上市公司持股的比重,也一直在稳步提升的过程中。”

谈及和境外交易所联通过程中的经验,施东辉表示,“第一,尊重境外投资者的交易者习惯,以及成熟市场通用的规则和实践。比如我们和伦交所的合作,就考虑了通行的规则和设计,方便投资者在GDR和A股之间进行双向转换。第二,不断完善和优化互联互通的相关机制和制度安排。第三,注重输出中国模式和方案,境内市场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和实践值得境外市场借鉴,比如中国穿透式的监管,借助技术进步,设置看穿式的账户体系,这就为监管带来非常大的便利。”

畅想未来上交所和其他交易所合作的形式,施东辉表示,“合作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一个是市场层面的合作,一个是两个交易所之间的合作。”

他提到,“从全球交易所产业合作发展的趋势来看,围绕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包括整合交易价值链和整合商品、衍生品等不同的交易产品,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伦交所收购了各种各样的资产,包括数据公司、指数公司、技术公司,它是国际化运营的阶段。上交所的国际化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们主要跟一带一路沿线的交易所进行了一些合作,与9家沿线交易所签订了谅解备忘录或战略合作协议。”

施东辉介绍,“在具体的合作方式上,上交所主要采取股权投资的形式,2015年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及德国交易所集团在法兰克福合资成立了中欧国际交易所,这家交易所目前主要做一些金融产品,跨境的ETF,首只D股青岛海尔于2018年10月在中欧所挂牌上市。2017年、2018年我们又分别参股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交易所和孟加拉国的达卡交易所,从系统开发、信息互换、产品设计及市场推广等展开合作。未来,上交所将把握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各项国际业务进程,探索加大国际化程度,建成一个世界级的交易所。”

(作者:朱艺艺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