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大学、商场,拿厕纸都要刷脸?调查:四成民众不想用,七成担心泄露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北京报道
2019-12-06 15:36

12月5日,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发布《人脸识别落地场景观察报告(2019年)》(下称“报告”),展示了公众使用人脸识别时遇到的问题与担忧。报告显示,在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的态势下,超过七成的民众对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障能力存有疑问,担心人脸数据泄露。

取厕纸都要被刷脸

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但一些场景真的有必要吗?

据报道,今年9月,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用于日常考勤和课堂纪律管理。北京大学的校园入口和部分宿舍楼都配备了人脸识别门禁。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园门口设置了进校闸门,外来人员需刷身份证进入,闸机同时配备了人脸识别摄像头。

北京秀水街商城和西单大悦城也应用了人脸识别。报告称,秀水街商城通过人脸识别记录顾客的消费轨迹,如果导游带来的顾客有消费,则导游可获返利。然而,导游和秀水街并未征得顾客的知情同意,秀水街工作人员只表示三天后会删除顾客的照片。多位顾客表示,自己不知道被刷脸、行踪被记录。西单大悦城则主要利用入口处的人脸识别摄像头来统计客流量。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只统计数据,不储存顾客照片。

公共厕所甚至都已应用了人脸识别。报告称,人脸识别厕纸机主要是为了限制同一个人的取纸数量,避免造成浪费。北京医院、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都安装了这种厕纸机。

消费者不知道自己被拍摄

据南都研究员介绍,他们在实测中发现,许多场景的人脸识别设备没有提供隐私政策或用户协议,公众无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以厕纸机为例,研究员进入摄像头范围后就被刷脸,关于人脸数据怎样存储、是否能删除等关键问题,机器没有进行任何说明。而在一些设置了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商场内,消费者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会被拍摄。

报告通过线上问卷,收回了6154份有效问卷。数据显示,在公租房、交通、校园、商场等场景下,都各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签署隐私政策或不清楚是否签订了隐私政策。这意味着,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用户难以要求网络运营者提供合理的处置或救济措施。

此外,四成以上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的人脸数据怎样被储存。在“是否希望系统运营者为自己提供查看或删除人脸数据的渠道”这一问题下,83.37%的受访者选择了“是”,呈现出压倒性的占比。

报告特别指出,人脸识别产品或服务的厂商在宣传时常常主打“无感”,即用户没有感知。对于数据的收集者和使用者来说,“无感”也许是件好事,但对于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技术不公。在商业场景下,人脸识别系统的运营者应该探索设置有效的“勾选同意”方式,征得用户的知情同意。

公众担心人脸信息泄露

在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的态势下,公众对人脸识别也存在隐忧。有3000多位受访者列举了担心的理由,包括人脸信息公开无法加密、人脸信息绑定了一系列与金钱有关的账户、不确定数据管理者是否能合法地收集使用、担心系统技术不完善被黑产盗用,等等。

人脸识别的信息泄露问题并非危言耸听,此前已有案例。在有关的安全隐患中,79.31%的受访者担心系统运营者安全能力欠缺导致人脸信息泄露,65.17%的人担心换脸视频等网络虚假信息增多,49.57%的人担心不法分子利用伪造信息实施诈骗或盗刷。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方式相比,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和更愿意使用的受访者占比为39%和 41.11%,二者占比基本持平,另外有19.89%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73.76%的受访者希望能自主选择使用人脸识别还是传统方式。

报告建议,政府不妨对不同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进行利益衡量后,确定人脸识别应用的使用必要性和使用范围。一方面,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明确企业的从业资质与行为规范,设置准入场景、准入条件,包括“黑名单”“白名单”“推荐名单”;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问责制度,明确处罚构成要件、处罚标准,从而最大程度地防范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