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解读再融资新规:政策制定意图是将定价权交给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媛媛 广州报道
2019-12-06 14:51

12月5日,在2019南方财经国际论坛上,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监朱保力认为,再融资监管政策朝着和IPO注册制一样的心态去推进,把真正定价权和决策权交给市场。这是再融资新规比较明显的特征,也是监管将来用于激发市场活力的手段和政策。

2019年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证监会于近期发布了主板、创业板再融资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包括再融资批复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到12个月、取消了上市公司关于资产负债率的要求,在非公开发行股票方面,发行对象上限增加至35名、发行底价从九折变为八折、持股锁定期减半并获得豁免等一系列政策放开,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取消了连续2年盈利等等的条件。同时,证监会10月份发布《重组管理办法》修订稿,恢复重组上市配套融资制度,取消创业板不能借壳上市的限制。

再融资新规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本次2019南方财经国际论坛举办了主题为“A股再融资放开下的机遇与风控”的圆桌论坛,参与讨论的嘉宾有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监朱保力、神州信息董秘刘伟刚、海亮股份董秘钱自强、浙大网新副总裁、董秘许克菲。

广发投行总监朱保力认为,再融资新规有不少亮点,例如定向增发品种从9折改到8折,发行对象10名改为35名,默许存在大股东兜底的行为,从政策初衷来看,再融资监管政策朝着和IPO注册制一样的心态去推进,把真正定价权和决策权交给市场。这是再融资新规比较明显的特征,也是监管将来用于激发市场活力的手段和政策。从明年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再融资规模和数量来看,预期仍然较为乐观。但可能需要关注的是,不少投资者在过去三年中通过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损失较为严重,这是一个慢慢恢复的过程,但其有利的一面是,未来上市公司在做再融资发行的时候,寻找单纯通过政策或者二级市场套利行为越来越少,有利于资本市场正本溯源。

神州信息刘伟刚认为,讨论再融资政策调整不能孤立独立看待,需要结合过往这一段时间整个监管层面针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一系列调整政策。这次调整具备两个特点:第一,是政策监管导向面向未来。例如本次再融资,是把定价、需求交给上市公司、资金、定向增发认购方,也即把市场的权利交给市场,未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这就是监管面向未来;第二,是面向问题。前两年再融资以及后续的减持政策,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高压,这次政策针对之前的约束做了调整。此前很多上市公司无法通过增发实现再融资,很重要的原因是资金不愿意参与进来,这是过去几年再融资市场规模急速下滑的原因,本次再融资新规的修订,也是从机构资金的角度去鼓励他们进行参与。

海亮股份钱自强认为,尽管政策有紧有松,但上市公司对再融资工具的选择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市场、投资需求进行工具选择。这几年的经济格局改变、市场波动以及政策的不断调整,是促使企业和资本市场投资者成熟的契机,上市公司要明白,再融资的本质,是为了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会有一些声音讨论政策变化过快,但站在监管的角度,也希望政策能够持续一段较长时间内不变,但资本市场参与者往往会利用监管政策套利,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利用政策套利就会积聚越来越的风险,倒逼政策不断调整。但如果企业能够做好自己、保持初心,就能够让政策红利延续下去,也能让投资者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浙大网新许克菲认为,以定增为代表的再融资方式,其融资规模和融资速度,在2017年下半年后开始发生断崖式下跌,直到2018年发生了很多倒挂。实际上,对于资本市场中很多机构投资者的信心被打击,很重要的原因是被定增项目较长的锁定期所困,过了锁定期之后,对其减持还有诸多约束,未来随着政策的调整,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机构投资者的信心恢复是可期的。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