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资本市场需要系统性改革,增加对新经济企业包容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艺艺 广州报道
2019-12-07 20:53

12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2019南方财经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主题为“创新与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

当天下午,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在主题为“解码A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分论坛上,作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助力创新企业发展》的主题演讲。

施东辉指出,“随着以信息、通信、互联为核心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到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受到关注,资本市场对产业革命的反应也极为灵敏和快速。从全球十大市值公司的变迁可以看到各个产业此消彼涨的变化:1990年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有8家是日本企业;到2000年有8家TMT行业的企业;到2010年出现4家大宗商品类的企业,这主要和当时大宗商品处在高峰期有关;而当下的市场,全球十大市值公司有7家都是互联网和技术类企业。”

他指出,“从宏观政策来看,中国高度重视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09年确定了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产业发展良好,它的增长速度比整个经济中其他成分速度要快20%左右,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20%。”

经济的转轨必然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体系予以进一步支撑。中国金融总量并不稀缺,但是面临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僵尸企业侵占大量的信用资源,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很多资产市场的泡沫处于膨胀状态;从金融机构规模来看,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一家独大;从不同类别资产规模看,房地产市场的规模要远远超过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规模。

在这样的金融体系结构下,金融怎样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和科创企业,就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今年2月国家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政策部署。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特别要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解决不同的风险收益的资金和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风险匹配的问题,调整经济体系中货币信用的分布,从而提高国家的资本形成效率。所以,资本市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施东辉指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确实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市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不强,定价效率不高,投机性波动过大等。

此外,他认为,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市场的包容性不够,目前的发行上市审核条件,可以说是与中国原有工业化发展时代相适应的,但是难以反映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求,A股市场对新经济企业的包容度远远不够。在美股市场的中概股公司中,新经济企业的市值比重差不多接近50%,但是在沪深市场,市值占比不到15%,由此导致中证海外内地股指数的表现要远远好于上证指数。”

在上述现实背景下,施东辉认为,资本市场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一系列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和方向已提上日程,包括以下方面:

1、完善市场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需要有合格的市场化主体,在市场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尚不成熟的前提下,单兵突进式的市场化改革往往会引发各种新的问题。因此要制定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特别对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大股东、实控人,要加强刑事处罚和民事责任追究力度。

2、拓展市场深度。加大吸引长期资金进入市场的力度,持续不断对外开放,提高市场机构投资者比例和深度。

3、提升市场效率。让市场形成正常的供需关系,股票发行的节奏和数量尽量由市场决定。同时,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通过各种交易策略和交易方式,使市场保持定价效率。

4、放开市场准入。扩大市场的包容性,允许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企业在资本市场得到高效的金融服务。

5、保持市场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各种高杠杆证劵业务或金融交易产品,保持足够警惕和动态监控,防止各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而具体到怎么改, 施东辉提到,目前沪深市场加起来是市值50多万亿的市场,在存量市场上直接进行改革难度非常大,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那就是“增量改革”。“在体外培育一块新的市场,通过新的市场进行各项改革试点,我们叫‘改革试验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则、体系,再把它移植到‘存量市场’上。”

在施东辉看来,科创板就担负起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它是践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注册制改革,特别是将国际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最佳实践和中国市场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退市、法律追责等方面制定一套高度市场化的运行制度,在运行成熟后再把它复制到存量市场。

目前,科创板开局良好,运行平稳。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受理181家企业,已经注册了73家,已经上市61家。企业从申请受理到提交证监会注册平均需时不到120天,和国际成熟市场完全接轨,发行审批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大大提高。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