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PD-L1药物获批上市 阿斯利康“杀入”国内PD-1/L1市场
PD-1/L1市场热闹依旧。
12月10日午间消息,国家药监局已批准阿斯利康旗下PD-L1药物Imfinzi(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英飞凡上市,用于治疗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
阿斯利康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这一消息,目前在等最后的获批证书。
Imfinzi(durvalumab)是一种与PD-L1结合并阻断PD-L1与PD-1和CD80相互作用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对抗肿瘤的免疫逃避策略,释放对免疫反应的抑制。
Imfinzi业内俗称“I药”,与默沙东的PD-1药物“K药”Keytruda(可瑞达)、BMS的“O药”Opdivo(欧狄沃),罗氏的PD-L1药物“T药”Tecentriq是全球最热门的四大免疫类药物。
“I药”加速度
与PD-1药物类似,PD-L1药物也是通过激活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全球第一个获批的PD-L1药物是罗氏的Tecentriq。2016年年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Tecentriq用于治疗最常见的膀胱癌,即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据FDA,Tecentriq 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这类癌症的 PD-1/PD-L1抑制剂。
一年后的2017年5月,Imfinzi由FDA批准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2018年2月,FDA批准Imfinzi用于3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
2018年12月,阿斯利康在中国递交Imfinzi的上市申请。罗氏的Tecentriq同样也在中国提交了上市申请,尚未获批。I药反超T药在国内获批上市。
目前全球共上市3款抗PD-L1全人单克隆抗体,包括阿斯利康的Imfinzi(durvalumab),罗氏的Tecentriq(atezolizumab),以及德国默克和辉瑞联合开发的Bavencio(avelumab)。
据Evaluate Pharma数据,2022年全球肿瘤治疗市场将达到1920亿美元,其中PD-1/ PD-L1贡献接近300亿美元,到2022年,Opdivo、Keytruda、Tecentriq的销售额将分别达到99.12亿、95.09亿和49.37亿美元,位列全球药品销售的第3、4和18位。
根据阿斯利康提供的数据,此前在芝加哥举行的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阿斯利康公布了Imfinzi(durvalumab)在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PACIFIC试验的三年总生存率(OS)结果。
PACIFIC试验是一项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和放射治疗(CRT)之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的III期(局部晚期)NSCLC的“所有类型”患者(即无论PD-L1状态如何), 以Imfinzi作为巩固治疗方案。
这项最新结果表明,对于接受既往的标准治疗,即同步放化疗后疾病未进展的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示出了持久和持续的OS获益。接受Imfinzi治疗的患者3年的OS率为57%,而安慰剂组为43.5%。Imfinzi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而安慰剂组为29.1个月。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肿瘤事业部负责人Dave Fredrickson说:“Imfinzi的这些研究结果是我们致力于给有治愈希望的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的又一例证。这项三年生存结果进一步强化了PACIFIC方案作为这些患者的标准疗法,并且对于这类以治愈为目的的肿瘤,这种生存趋势还将继续,并朝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生存率前进,对此我们持乐观的态度。”
该研究结果基于2018年9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两年OS初步分析,表明无论PD-L1表达如何,与同步放化疗后接受安慰剂相比,Imfinzi组具有显著的OS获益。初步分析显示,Imfinzi降低了32%的死亡风险。
PACIFIC试验的研究人员之一,佛罗里达州坦帕市莫菲特癌症中心胸肿瘤科临床研究主任Jhanelle Gray教授表示:“在过去,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5%到30%。值得关注的是,接受PACIFIC方案治疗的患者有一半以上在三年后仍然活着,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提高了这种以治愈为目的的肿瘤的治疗门槛。”
在接受Imfinzi治疗的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大于或等于20%的患者)为咳嗽(35.2% vs. 25.2%)、疲劳(24.0% vs. 20.5%)、呼吸困难(22.3% vs. 23.9%)和放射性肺炎(20.2%vs. 15.8%)。Imfinzi组有30.5%的患者出现3级或4级不良反应,对照组为26.1%,Imfinzi组有15.4%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安慰剂组为9.8%。
得肺癌者得天下?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通常分为三个子类(IIIA、IIIB和IIIC),以癌症的局部扩散程度和手术可能性作为定义。III期疾病不同于IV期疾病,IV期癌症已扩散(转移)到远端器官,因此III期目前是以治愈为目的的。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约占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的三分之一,据估计,2015年发病率最高的8个国家(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英国、美国)有近20万名患者。大多数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诊断有不可切除的肿瘤。近几十年来,除了放化疗之外没有新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主动监测来监测病情进展。
在肺癌领域,阿斯利康有多个产品,“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已经获批上市的药物易瑞沙(gefitinib)、泰瑞沙(osimertinib)和正在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以及II期探索性组合试验,来解决EGFR突变肿瘤患者作为疾病遗传驱动基因的未满足需求,在美国和欧盟10-15%的NSCLC患者和亚洲30-40%的NSCLC患者都有EGFR突变。”
肺癌是各家免疫药物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都是第一位,谁能拿下肺癌更多的适应症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K药在国内不断拿下多个肺癌适应症。刚刚过去的11月26日,K药获批新适应症: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自2018年7月第一个适应症获批上市,一年多以来,K药已经在华获批四个适应症。
2018年7月26日,Keytruda获批上市,用于经一线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2019年3月28日,NMPA批准K药联合化疗用于EGFR/ALK基因突变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2019年9月29日,NMPA批准K药用于PD-L1表达≥1%(NMPA批准的检测)且EGFR/ALK基因突变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加上目前获批的肺鳞癌,K药成为在国内及在晚期肺癌治疗领域获批适应症最多的PD-1单抗药物。
根据默沙东最新的三季报,Keytruda Q3营收增长高达62%,达到31亿美元,前九个月营收79.73亿美元。默沙东肿瘤业务的增长也主要由Keytruda 推动。
EvaluatePharma数据,PD-1/L1的组合研究数量大幅增长,Keytruda增长最多,取代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成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PD-1 / PD-L1药物。其中,血液和肺癌是占比最高的癌种。
(编辑: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