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高管谈下行周期寿险改革:预计一年左右实现正面效果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19-12-10

12月10日下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318.SH)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深圳召开。

此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为选举谢永林、陈心颖接替孙建一、蔡方方出任公司执行董事。近期,平安集团的较频繁的重大人事与战略调整均受到市场关注。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平安集团成立寿险改革领导小组,马明哲亲自挂帅;副组长除李源祥外,还有姚波、陆敏等。作为给平安集团贡献最大利润的寿险板块,其战略改革对平安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此次平安的寿险改革,平安集团三位高管在股东大会上给出了详细回应。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第一,发展20多年来市场环境外部变化,过去寿险的打法要做一些结构性的调整,来保持未来十年、二十年能再上一个台阶。第二,寿险的个人客户比较多,1+N的产品体系要升级。1+N的产品,是在探索如何让客户在买了寿险后,还能有银行账户、信用卡、汽车保险等。“目前平安在座高管们能力都很强,也很年轻。我们希望一个客户能够有四个、五个、六个产品,这样不用买保险跑到保险公司,办银行业务跑到银行,可以实现一站式的服务。我们已经推了很多年,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让一个账户实现多个产品一站式的服务,其中包括系统平台升级,寿险转型升级。”

对于目前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策略,马明哲指出,平安在负债方面的策略是比较保守的,平安也一直坚持这个政策。在资产结构方面一直进行改进,一方面各种模型往下重塑;其次是时间拉长,拉长很多资产周期,令平安可以在经济下行、利率下行的时候可以穿透周期。“这方面我们有一套成熟的工具去预测,在风险和收益期间找到平衡。”

具体谈寿险改革,平安集团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平安寿险是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也是平安估值重要的支撑点,平安对寿险的重视度和战略前瞻的布局,都非常重要。

他指出,中国的寿险行业经过过去二三十年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整体的保险的深度和密度,以及对整个国民的保障的程度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也有很多的保险公司也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但经过这样的大发展,保险的产品、客户、监管环境、竞争态势都在发生变化。

“根据这样的大环境,我们判断整个中国的寿险市场在未来二三十年还有比较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对生命和健康的保障潜力非常大,未来中国是在全球寿险方面增长潜力非常大的市场,怎么布局抓住未来的增长潜力,现在要居安思危,为未来做好布局。在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需要进行大的战略调整,寿险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改革。包括在具体产品策略方面,在今年上半年一季度整体的节奏做了调整,减少了一些高储蓄类的产品,大力开发新的、高价值的、保障性的产品,搭建保障性产品的竞争铁三角。”姚波称。

第二,代理人模式也进行了调整,首先是组织架构方面,以前平安比较熟知的是一元二元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成东南西北中五个片区,实现更精细化地管理,同时把一些主要的职能集中在寿险总部,实现未来打造数据化经营,达到先知、先决、先行,继续领先于行业和竞争对手。

对于可能存在的挑战,姚波直言,短期方面对队伍和业务可能会有一些短期的波动,但是平安认为其对未来寿险中长期发展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由于寿险非常重要,我们预计工程需要一年左右可以看到正面的效果,希望通过这个工程实现‘四化’:经营管理智慧化、流程运营数据化、渠道建设精细化、客户服务个性化。这些项目改革调整成功以后,我们坚信平安寿险未来的发展会更加稳定、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姚波进一步表示。

对于应对目前的下行风险和平安的转型压力,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则指出,在海洋中游泳,一方面要知冷暖,另一方面要知进退。

中国经济近两年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平安一直在观察宏观经济的变化,不只从大的格局,包括风险政策和风险偏好,每年都有机制在解释。比如在2017年发现个人消费贷款风险指标在恶化,2018年1月份就迅速提升客户准入标准和降低客户授信额度,大多数的同业在这方面的速度比较慢。

另外,平安人才结构比较丰富,平安汇聚了众多经历过周期的国际化人才。比如经历过消费信贷的周期,所以在一些指标出现时平安可以立即动手,无论在普惠和银行都有这样的人才。包括在对公的资产的识别方面,平安的AI预警、可以超前洞察一些信号,这种智能风控体系经过3年搭建已经非常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