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不应忽视通胀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12-11 07:00

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由宽松政策维持舒服增长中所能实现的,必须依赖倒逼。

△南财音频

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5%,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5.5%,显示农村地区物价上涨更多。

4.5%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上一次超过它是在2010年11月份同比增长5.1%,然后整个2011年都处于较高的通胀水平。主要原因是中国大规模投资建设引发国际原材料价格大涨。而在2009年执行四万亿投资计划之前,2008年CPI也全面处于更高水平,2008年2月同比增长8.7% 。当前,CPI上涨主要是由肉类价格所驱动,而导火索是猪肉供给的大幅减少,由于有较长的生长周期,这种压力短期内无法消除。

数据显示,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1%,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甚至有声音认为应该为保住6%的增速采取刺激性措施。CPI与PPI数据让中国经济呈现出寒热症状。

应当说,由于需求不足,工业领域面临通缩压力,但在食品以及其他日用消费品、服务等领域面临价格上涨的压力,它们对货币政策比较敏感,较容易被市场力量借助宽松政策带来的通胀预期而提价,如果消费因此减少,会使供应同时减少并维持更高的价格水平。因此,如果试图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在当前的环境下可能给中国带来滞胀风险。

美国1970年代陷入滞胀泥潭,是建立在长期凯恩斯主义之上的,并且因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暴涨所引发,随后采取的刺激性货币政策引发了滞胀。虽然猪肉等食品涨价无法与石油对工业的影响大,但如果CPI持续上涨必然会进一步影响消费,并对制造业工资产生影响,一方面制造业人工成本可能会增加,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会萎缩,从而进一步打击制造业。

近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去世。他在任内强力抑制通胀而导致经济萧条,被视为最不受欢迎的人,但最终他战胜滞胀而拯救了美国,成为美国的英雄。作为救火队员,2008年金融危机后,他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沃尔克规则”。

沃尔克选择了做正确而艰难的事情,几乎没有人有勇气承担紧缩货币抑制通胀的后果:大量企业倒闭和大规模失业。相比于沃尔克的勇敢和专业上的正直,世界上许多政府选择逃避痛苦。1990年代以来,先是日本央行持续宽松,将利率降至零的水平,出现货币政策失灵的现象。欧盟也重蹈“日本化”,甚至出现大规模的负利率现象,美国只需要一次正常调整带来的衰退,随时可能出现零利率。

沃尔克是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象征,也没有被所谓的货币失灵所嘲弄。因此,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向勇敢的沃尔克学习,依靠总量的货币政策去不断地拯救经济,最终将导致中央银行自身的死亡。

经过长期的刺激性政策之后,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与体制性问题,过度利用货币政策刺激增长只会加剧结构性失衡,并让扭曲的体制得以固化。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由宽松政策维持舒服增长中所能实现的,必须依赖倒逼,要么像沃尔克那样直接采取类似硬着陆的方式,一次性出清;要么,就要接受经济持续存在的下行压力,拉长调整的周期。

中国物价所呈现出的冰火两重天现象,就像人有阴阳失调。邪气盛为实症,正气衰为虚症,CPI就像是实症,而PPI则如虚症。关键就在于金融体系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导致失调。如果继续按照总量宽松的政策“输血”,只会导致虚火旺盛。

12月10日央行发布的11月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5万亿元,环比增加7287亿元,同比多增1387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39万亿元,环比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增加1501亿元。显示出为应对下行压力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与此前相比,既不具有长期持续性宽松的特点,也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刺激,与去年年末到今年第一季度的政策选择十分相似。

这与高速行驶过程中点刹相反,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间断加油,避免经济失速,为改革创造稳定的环境。但是,与通缩影响到一部分人不同,通胀将对所有人构成压力,尤其是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中国不应该忽视通胀风险。

(编辑: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