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12月流动性料中性偏紧 降准降息预期大幅降温

新华财经
2019-12-12 20:17

央行11月接连下调MLF及逆回购利率使市场重燃降息预期,DR007及隔夜Shibor利率亦下行近20BP。那么,在这个季末和年末双重因素叠加的关键时点,12月的资金面走势又将如何?

新华财经特别调查了20位金融业内首席分析师和专家学者,结果显示,有50%的受访专家认为12月资金面偏紧,有25%的专家认为保持中性,仅20%的专家认为流动性将出现偏松或较为宽松。此外,有85%的受访专家认为央行在12月继续调降MLF及OMO利率的可能性一般或非常小,仅15%的专家认为两项利率继续调降的可能性较大。

在全年流动性方面,有85%的专家一致认为2019年流动性整体保持了中性或偏松。

12月资金面料中性偏紧

综合来看,包括逆回购、两笔到期MLF以及国库现金定存在内,12月公开市场有5235亿元资金到期,此外还有约1.61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当月银行间资金市场仍存一定压力。

新华财经调查结果显示,对12月流动性影响最大的前三个因素分别为财政支出、MLF到期以及银行缴准。此外,同业存单到期等也将对资金面构成一定影响。

12月流动性整体判断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12月流动性主要影响因素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有专家表示,由于16日到期的2860亿元MLF资金与缴税时点重合,资金压力或于中旬开始逐步显现,预计央行将大概率续作到期MLF。此外,逆回购操作也有望重启,以此来熨平资金面波动。

降准降息预期大幅降温

降准降息方面,调查显示,分别有85%的受访专家认为MLF及OMO在当月再度下调的可能性一般或很小,仅15%的专家认为两项利率再度下调可能较大。

12月MLF利率调降概率预测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12月OMO利率调降概率预测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针对6日的第一笔MLF资金,光大证券表示,央行采用“量升价平”的方式进行操作是最适宜的。当前小幅降低MLF利率对于市场参与主体的帮助有限,毕竟在资金跨年过程中,资金可得性远比资金成本更重要。

而展望16日到期的第二笔MLF以及后续操作,招商证券尹睿哲指出,短期内降息周期是否开启依旧存疑。首先,OMO利率下调后短期内继续加码价格工具必要性下降。其次,结构性通胀依旧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提前开启降息周期不合时宜。

在降准方面,市场对此预期也有所降温。调查数据显示,有70%的受访专家预计12月定向降准的可能性为一般或较小,有20%认为出现的概率较大。此外,有80%认为12月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为一般或较小,有20%认为出现的概率较大。

有观点认为,2020年一季度是更优的降准时机,届时既可以保障跨节资金面,又可以助力信贷投放,还可以配合地方债发行,一举三得。

LPR报价走势存分歧

20日即将迎来新版LPR的第五次报价,自8月改革开始以来,市场对此关注热情不减。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专家对于LPR报价走势预期存在分歧。其中,有35%的专家认为12月1年期品种报价将下降、5年期以上品种维持不变,有25%的专家认为二者将同时下降,还有40%的专家认为二者均将保持不变。

对于影响LPR下行的原因,受访者们也是看法不一,有三分之二的专家认为报价下行将主要是来自商业银行的加点空间压缩,另三分之一的专家则认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MLF利率将再度下调。

12月LPR走势预测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12月LPR下行原因分析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支持前者的专家表示,当前银行体系的净息差并不低,即使MLF利率不降,也具有进一步压降贷款利率的潜力。

选择后者的专家指出,LPR改革旨在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但由于短期内银行自身负债压力客观存在,单纯期望报价行压减加点似乎不可持续。

LPR改革成年度货币政策最大亮点

回顾全年资金面,2019年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去年明显偏低,但降准力度较去年更大。据中信证券明明统计,截至目前,年内3次全面降准以及5次定向降准合计释放资金约达2.91万亿元。

新华财经调查显示,受访专家对2019年整体流动性感受较为一致。其中,有85%的专家认为全年流动性维持中性偏松,10%认为全年流动性偏紧,5%认为全年流动性比较宽松。2019年前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口径也均为“稳健”。

2019年流动性整体判断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也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在世界经济可能处在长期下行调整期的环境下,要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下一阶段,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好逆周期调节,继续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对于2019年货币政策的最大亮点,有9位专家提及LPR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6位专家提及货币政策整体稳健、保持定力、相机抉择,有3位提及结构性调控,有1位提及利率工具重要性提高,有1位提及流动性分层明显。

(来源:新华财经记者翟卓)

(编辑:毕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