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金融科技实施“反洗钱”,这里是深圳的经验
12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举办“金融科技与反洗钱”座谈会,披露了在运用金融科技赋能反洗钱工作、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方面的一些做法。
2018年开始,人民银行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组建智慧反洗钱实验室,先后建立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监测预警模模型。2019年6月,人行深圳中支、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腾讯设立“猎鹰”创新实验室,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实现部门间高效数据共享。2019年11月,人行深圳中支、深圳市税务局、深圳市公安局、深圳海关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联合开发“深圳四部门信息情报交换平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反洗钱工作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快金融科技在反洗钱领域的战略部署与安全应用,已成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等金融工作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
在座谈会上,微众银行人工智能部副总经理陈天健表示,微众银行拥有的联邦学习技术可通过超强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合作的双方在数据不出库的情况下完成联合建模。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反洗钱业务需要外部数据时所面临的隐私保护、复杂隐秘交易、数据孤岛等问题。2019年2月,微众银行已将该技术开源,开源项目FATE(Federated
AI Technology
Enabler)已覆盖124家企业和142家国内外高校,并已应用到信贷风控、精准营销等金融行业场景中。未来,该技术在反洗钱领域将大有作为。
随着新型网络违法犯罪运作模式愈来愈专业化,腾讯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反洗钱技术总监吴鸣表示,财付通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建成的智能风险防控系统,以“立体监控+生态联防”模式核实用户真实身份、追踪交易路径和识别交易风险,从而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其中,“立体监控”是指充分整合内部安全情报进行信息互通共享;而“生态联防”则借助外部力量,通过和人民银行、公安机关合作,更好更快地识别洗钱风险,共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近年来复杂的结构性金融产品、虚拟货币等已成为洗钱犯罪的新通道,国际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标准也日趋严格。
中国平安集团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雷志凌认为,金融机构应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反洗钱信息管理的数字化,推动洗钱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报告的智能化。中国平安智能反洗钱在数字化客户身份识别、智能化风险名单监控、系统化机构风险评估、反洗钱工作分层优化、端到端打击金融罪案和可视化反洗钱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从而努力成为智能化反洗钱与打击金融犯罪的国际典范。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反洗钱中心合伙人张丰裕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愈发重视合规管理。现在境内外都已经启动了很多不同的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探索和落地的项目,科技赋能也是当前热点话题,我们看到不同的生态圈在逐步成型。在全球各个国家以及地区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的支持和推动下,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地去参与、尝试,咨询公司也在从不同维度推出多种解决方案。在可见的将来,随着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发展,现有难点和困点也将迎刃而解,势必会进一步助力企业走出去,创作更多价值。”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黄富指出,深圳作为全国重要金融城市中心,金融业发展迅猛,金融体量庞大,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在反洗钱领域大有用武之地。未来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将应用于洗钱风险防控与反洗钱监管的全流程。2019年,人行深圳中支开发反洗钱大数据检查系统,对金融机构全部业务、全量客户数据及交易数据实现一键智能检测,突破人力桎梏,为特区反洗钱监管工作铸造一把“利剑”。
黄富表示,下一步深圳金融机构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增强意识,加强学习。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培养专业主义精神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二是舍得投入,重在管用。各机构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大对金融科技的资源投入,依托科技力量完善核心业务系统、强化客户准入审查、可疑交易监测,切实提高义务机构作为“第一道防线”的风险防控能力。人行深圳中支将提高监管科技的运用水平,进一步完善执法检查软件,实现合规检查向有效性检查转变。三是协调配合,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模范引领示范作用,以先进带后进,提升辖内中小机构运用金融科技的能力。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