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大湾区的使命,是在转型过程中促进技术的进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智宇 深圳报道
2019-12-19 21:51

巴曙松认为,在促进经济的转型上,大湾区应该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停留在“多盖几栋楼,房地产GDP投资再多加一点”之上,这些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所做的贡献非常有限,在中国的重要性也会持续降低。

“谈到大湾区的使命,就是怎么在一个转型的过程当中促进技术的进步,谈路径,就是要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来实现金融和新经济的良好互动”,在出席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并做主题演讲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表示。

巴曙松认为,在促进经济的转型上,大湾区应该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停留在“多盖几栋楼,房地产GDP投资再多加一点”之上,这些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所做的贡献非常有限的,在中国的重要性也会持续降低。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传统经济增长动力也在减弱,巴曙松指出,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必须要促进技术的进步。

“如果强调使命,就是大湾区能不能为中国技术进步、产业转型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这一点上,目前中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还有很大的空间”,巴曙松说。

也是在2018年年初,香港推出了激励新经济上市融资为主题的上市制度改革,这强化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活力。港交所在2019年10月时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4月30日推出新上市制度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16家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交所主板,共筹集535亿港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其中,16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包括了9家根据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的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筹集资金268亿港元。

巴曙松也援引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称,即便是在房地产严厉调控的时期,2019年1-11月份,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超过12万亿元。

“一方面是意识到有巨大的转型需求,另一方面,金融资源以无可争议、绝对的比例配置到传统产业”,巴曙松说,在谈到大湾区的使命的时候,大湾区如果在这一点上不作出自己的贡献,还是仍然大量投资涌向房地产等产业,这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所做的贡献是非常有限。

目前要做的,就是怎么加快这么一个资源配置的转型,来使整个新经济的占比比重持续提升。巴曙松表示,从美国来看,它的产业转型、它的技术升级最集中体现在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又很集中的体现在每一个行业——首富在哪个行业,就是哪些行业发展。

但这些产业很难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巴曙松认为,金融业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去加速这个转化的进程。

“现在从整个的技术周期来看,正处于旧的周期的尾声和新技术周期导入的前期,这种特征非常的明显。仅仅靠简单的模仿,就想重新赢得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要有自己独创、自主的研发能力”,巴曙松说。

在经济转型期,金融资源往往还是投向重资产的产业,轻资产的行业还是很难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巴曙松指出,金融资源往往等到一些项目商业化、盈利化了,才会追着去投资,很多新兴经济行业普遍面临这样的问题,这反映的就是金融体系转型滞后于实体经济的转型。

在当下的环境下,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发债、融资,必须要做制度上的创新,既要熟悉国际规则,同时又要对中国的产业独特的融资需求有深刻的洞察。并且结合国际规则和中国的独特诉求,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够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市场是给予非常积极的反馈”,巴曙松说。

(编辑: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