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山乳业停牌两年半终将退市,2019退市大年不期而至
辉山乳业12月1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上市地位将被取消。
公告原文称:香港联交所在2019年12月6日向公司发出通知,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根据上市规则第17项应用指引下的除牌程序,取消公司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联交所决定公司最后上市日为2019年12月20日,并于12月23日上午9点正式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辉山乳业提醒股东及投资者留意,自2019年12月20日起,尽管股票仍继续有效,但该股份不再继续上市,亦不再于联交所买卖。之后,公司将不再受上市规则监管。
辉山乳业漫长煎熬后黯然退市
辉山乳业的厄运自2016年12月开始。
彼时国际知名做空机构浑水集团发布一纸做空报告,称辉山乳业夸大产奶量、编造“苜蓿自给自足”等谎言,存在财务造假、资本开支造假等问题,公司股价大跌。
2017年3月,辉山乳业债务危机爆发,涉及金额达720亿。3月24日,公司股价日内跌幅85%,并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停牌之旅。
三天之后,港交所认为辉山乳业不符合《上市规则》中有关拥有足够业务运作或资产的规定,并根据《上市规则》第17项应用指引将辉山乳业置于除牌程序第一阶段。
2018年9月27日,辉山乳业进入除牌程序第二阶段,届满日期为2019年3月12日;2019年5月3日,辉山乳业进入除牌程序第三阶段,届满日期为2019年11月15日。
在此期间,辉山乳业曾经试图将83家附属公司剥离并进行重组,但由于债权人反对而流产;此后,辉山乳业曾试图寻找伊利集团注资重组,但市场同样没有听到成功的消息。
而董事长杨凯也从胡润百富榜上的“辽宁首富”变成了失信名单上的“老赖”。
退市大年不期而至
2019年A股、港股、新三板均为“退市大年”
2015-2019年,沪深两市及新三板共退市公司4252家。
分年度来看,2015-2019年分别退市20家、57家、714家、1522家、1939家,2019年退市公司量显著上升。
分板块来看,2015-2019年,沪深两市共退市28家上市公司,年度退市量分别为7家、1家、5家、5家、10家;新三板共退市4224家,年度退市量分别为13家、56家、709家、1517家、1929家。
2015-2019年,港股共退市公司79家,年度退市量分别为11家、14家、17家、11家、26家。
2019年对于A股、港股、新三板来说,均是“退市大年”。
具体而言,2019年A股退市的公司分别为:退市大控(600747.SH)、印纪退(002143.SZ)、长生退(002680.SZ)、雏鹰退(002477.SZ)、退市海润(600401.SH)、众和退(002070.SZ)、华泽退(000693.SZ)、*ST上普(600680.SH)、小天鹅A(000418.SZ)。
其中,雏鹰退(002477.SZ)与辉山乳业有诸多相似之处。退市之前,两者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但由于两者在财务上经营不善,高杠杆之下债务危机最终爆发。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