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月薪几千,花300万买衣服!衣店老板:求你别买了…

21财闻汇2019-12-25

浙江的小莉(化名)

短短几年里花费了近300万元,

购买上千件衣服,

然而她的月薪不过几千元,

大多数都是负债购买

......

近日,浙江永康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起买卖合同纠纷案。案件的被告小莉频繁在某服装店购买衣服、鞋子,前后共花费近300万元,因还不起部分“服装款”被诉至法院。

“殿堂级”购物选手

在店里买了上千件衣服

2012年,小莉第一次踏进原告店里时,似乎发现了“新大陆”:她觉得衣服特别“适合”自己,简直是“量身定做”。她每次都逛得如痴如醉,离开时也都“满载而归”。

在小莉眼里,这家店价格不高,衣服几十元、几百元的都有,稍贵点的在一两千元左右。因此,她从不还价!

法庭上,老板告诉法官小莉的购买记录厚厚一沓,她在店里竟然已经买了上千件的衣服。

负债200多万

老板劝她不要再买了

小莉起初都是现金交易即买即付。但每月几千元的工资,赶不上她“无限生长”的购买欲。

渐渐地,她开始签单赊账,“签单就成、回头再付”。这种“霸道总裁”作风,让她更加肆无忌惮,根本停不下来。

每次到店里,小莉都会跟老板说:“发了工资就付钱”。

为了还清赊欠的帐继续“买买买”,小莉开始向别人借钱,向银行贷款,还透支信用卡负债200多万元。

家里人甚至她的银行卡“藏”了起来,但小莉的购买欲真是令人咋舌——

有时,跟家里人说“出门买菜”的小莉会转身就溜到店里挑衣服,让外卖小哥把菜送到店里,挑完衣服,拎菜回家。有时,为了把衣服“带回家”,实在没钱的小莉甚至“借刷”店员的信用卡,回头再替人还清卡债。

“我都让她不要再买了!”看不下去的老板出面阻止。但小莉却趁老板不在店里的时候,去找不知情的新店员买。

几年的时间,小莉在这家店花了260多万被诉至法院的时候她还有80多万元的未付款

小莉的家人难以接受同时告诉法官小莉在另外一家服装店也花费了20多万元买衣服同样欠着一部分钱

经法官组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被告方当场履行部分款项余款分期履行

法官提醒

近年来,线上线下购物方式的变革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购物理念,但买买买背后,或许真的有无处安放的焦虑。可买买买之后,内心却未必能有真正的满足。

专家提醒,消费者必须保持清醒和理性,量入为出,合理消费。

卖方也应规范自身的经营方式,引导客户理性消费,尽量减少赊欠,降低经营风险。

网友评论

菲姑娘:超出正常范围,就是一种病态。

任竹燕:这么多衣服堆哪里哦!

蘑菇:仿佛看到了不断剁手的自己……

lllllllllllll:理性消费,买衣服可不是买理财!

新闻多一点

“买买买”停不下来,可能患上了强迫性购物障碍

强迫性购物是指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

你经常在没有思考自己在买什么、为什么买的情况下,就花了钱;

在花钱时,你根本不会去想自己还有多少钱;

你习惯将购物当做产生快乐,或者奖励自己的方式;

想到你的某个朋友已经拥有了某样商品,你就止不住地想要拥有它;

你隐藏起自己买的东西和小票,在自己的真实花销上撒谎;

很多买回家的东西一次都没有用过;

每次买完都很后悔,但还是停不下来……

面对买买买这件事,如果你的心理活动像上述一样,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强迫性购物障碍患者。

那么究竟该如何控制自己“买买买”的行为?不妨听听这4个建议

1、不要饿着肚子逛街

饥饿与购物欲的关联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最近正在垂涎某种奢侈品,有可能因此食量大增。如果空着肚子去购物,很可能会花掉比计划中更多的钱,因为移动终端无处不在。

2、寻找其他兴趣爱好

从心理入手,寻找健康的兴趣爱好,内心充实之后,就不会拿着购物当慰藉了。

3、不要在晚上购物

人的自制力,在晚上比较弱。忙碌一天后,到了晚上,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降低,对情绪的抑制能力也下降,于是容易情感战胜理智,人们更轻易做出冒险、不理性的决策,比如豪赌、喝酒、在网上购买一大堆东西。

4、可以适当买买买

我们把钱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当花钱时等价于消费掉自己另外的私有物(情绪)一般,花了钱,情绪也就往下降了降。花钱能平复情绪,也可能是购物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个时间足够让情绪平复些。所以买买买并不全是错。

免责声明:21财经APP南财号提供的专栏作者署名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21财经立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相关内容所涉及的投资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21财闻汇

公众号成员

21世纪传媒公众号矩阵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