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计划”播种公益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华钧
2019-12-26 07:00

有了ME创新计划带来的多方面资源的助力,一些公益项目得以创新迭代,在项目设计、运营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不断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文 / 华钧

一项由企业发起的大规模公益创新试验,在连续举办四年之后,开启了它第五年的征程。2019年年末,北京初冬的一天,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以下简称ME创新计划)第五届启动仪式在此举行。这个公益项目由中国民生银行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

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行长郑万春说:“四年来,公益机构的参与热情持续高涨,项目评审机制持续规范,公众关注度持续提升,社会综合效应持续扩展。可以说,ME创新计划既树立了丰碑,更赢得了口碑,是民生银行在公益领域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为民而生、与民共生”

中国民生银行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试验田,从创立之初只有13.8亿元资本金的一家小银行,到如今发展成为资产总额6万亿元、分支机构近2800家、员工6万人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9年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型银行排名中,中国民生银行居第28位。

秉持“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企业使命,中国民生银行一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尤其是,中国民生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连续多年积极开展扶贫大业,至今已探索出了包含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帮扶、创新公益帮扶在内的“一体两翼”扶贫体系,帮扶项目重点涉及新疆、西藏、甘肃、四川、云南、宁夏、贵州、河南等省区,广泛覆盖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其中,ME创新计划这一公益创新实践项目,更是在全国公益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5年,在成立20周年之际,中国民生银行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ME创新计划,支持在精准扶贫、教育公平、生态文明、健康福祉、社区发展等领域具有创新和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公益组织,解决他们筹款压力大、项目执行经验与能力不足等困难,助其成长。该计划主要从三个维度资助公益组织的创新实践:资助公益组织针对某一社会问题研发创新的解决方案;资助公益组织某一创新解决方案的产品转型、迭代升级;或者支持公益组织成熟的创新解决方案,使用新的技术、方法向公益资源匮乏地区规模化推广。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行长郑万春认为,ME创新计划的发起正说明中国民生银行在持续变革、快速发展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截至目前,ME创新计划共收到项目申请书1763份,截至2019年3月,项目为86个公益项目提供4300万元资助金,项目覆盖全国30个省( 直辖市 、自治区),直接受益人群24万人。ME创新计划经过连续多年的举办,不仅为中小型公益组织的创新项目提供了支持,满足了一些社会未被满足的需求,同时也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社会难题探寻了创新性的解决路径。

多方面资源助力

ME创新计划于2015年一经推出,便受到全国众多民间社会公益组织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事实上,对于参与其中的社会组织而言,一年一度的ME创新计划无异于一场“公益大考”。ME创新计划为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历练的平台,入选者不仅可以获得50万元的资金支持,其运营的公益项目还会经历反复多次的实验测试、迭代升级,从最初的“小而美”,成长为能够惠及更多人群、社会影响规模化的优秀公益项目。

诚然,50万元并不能算是一笔巨款,但对我国的很多民间公益组织而言,却是一笔宝贵的资助。只不过,相对于单纯资金上的资助而言,入围ME创新计划之后公益项目所能获得的项目运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品牌影响力的提高、其他社会资源的嫁接等,这些后续多方面的支持更是弥足珍贵。

中国民生银行为社会组织提供的50万元创新基金只是一个切入点,ME创新计划给入围的社会组织带来的是能力的成长、项目模型的完善、信用的增加等多方面有利条件。ME创新计划有严格的评审程序,申请者众,入围者少。一旦入围,实际上就相当于获得了中国民生银行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两大知名机构的背书,他们就会因此而更容易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获得其他社会资源的机会也会更多。

对于这一点,很多公益组织都深有体会。比如说,来自四川绵阳的“加油!乡村夏令营——乡村孩子自助成长计划”项目,在入围首届ME创新计划之后不久,便获得了绵阳市涪城区16.8万元的财政支持。虽说资金额并不大,但对于一个民间NGO组织而言,这是极为难得的。在此之前,该项目也曾试着去寻求政府支持,但政府表示会在行政上支持项目的开展,资金支持则有困难。而入选ME创新计划让当地政府意识到,这个项目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运营也很规范,还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于是政府决定财政拨款给予支持。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相信,ME创新计划资助过的公益机构未来有很多会成长为非常有影响力的大机构;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的一些社会组织未来会成为国际型的社会组织。“这都是ME创新计划播下的种子。”刘文奎说。

公益项目迭代升级

有了ME创新计划带来的多方面资源的助力,一些公益项目得以创新迭代,在项目设计、运营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不断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由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博雅文化协会发起,曾于2015年和2017年两次入围的公益项目“草人e工坊”就是如此。

2007年成立的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博雅文化协会,在先后尝试做过英语免费教育和环保项目之后,2013年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建议下,顺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转向以社区为基础的扶贫项目,以一对一的模式培训残障青少年习得一技之长。2015年底,协会创始人滑闻学得知首届ME创新计划举办的信息,将项目重新设计为“社区草人e工坊”,着手申请并成功入围。

“社区草人e工坊”利用乌梁素海湿地特有的蒲草和芦苇叶为原料,向双手灵活的残障青少年和贫困家庭妇女免费传授草编技能,再利用旅游平台以及线上微店、线下社区等进行整合营销,从而为他们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

项目的首批学员为当地50名15~25岁的残障青少年和100名下岗贫困家庭妇女,他们的草编产品以小动物为主。到首届ME创新计划结束时,学员共编制8000余件产品,每人每月收入为500—1000元,达到脱贫标准。

但是,这一阶段的销售过于依赖个人的社会资源,并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客户群,项目还需时间和资金继续发展。2017年,项目以“草人e工坊”的名义再次申请第三届ME创新计划并幸运入围。此时,该项目在项目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迭代升级。

按照规划,“草人e工坊”项目要在2年内培训100名乡村贫困家庭学员,其中40名精准扶贫户,帮助8名学员彻底脱贫。同时,建立1个“草人e工坊”共享营销中心,解决学员的培训、产品销售及就业问题;建立1个线上营销服务平台,学员们可以在平台上开微店,逐步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

与第一届ME创新计划项目相比,本期“草人e工坊”项目在草编技能培训内容上有了变化,从简单的小动物变为篮、篓、盘、草编帘、草编垫等物品的编织,编织技能更为复杂,产品更加实用。项目还开始寻求更专业的合作伙伴,更好地将项目与市场结合,进一步促进自产自销。他们通过网络找到了专门生产和销售手工艺品的公司,邀请该公司具有更高技艺的编织老师进行培训。他们还开展了手工艺品创意大赛,将民间艺人的作品汇集,选出可以规模化生产的文创产品,为草编饰品升级做准备。

项目在销售环节也有了创新改进,即从零散义卖转为企业订单。他们已同当地一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该企业不仅购买草编产品,而且接收培训合格的编织技工。此外,博雅文化协会还同吉林青越精品编织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公司以合理价格收购草编产品,进一步拓宽了销路。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学院副院长邓国胜教授一直关注ME创新计划的开展。在他看来,“草人e工坊”的两次入围正好体现了项目的两次迭代升级。2015年首次入围是第一次升级,是新项目探索试错的阶段,升级主要体现在受益对象范围的扩大和培训内容的增加;而2017年第二次入围则是第二次升级,迭代意味更加明显,既延续了“草编+互联网”的特征,又从产品质量到销售渠道都有了明显提升。

而这两次升级,可以说都是在得到ME创新计划的助力之后,项目团队的运营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不断提升所带来的成果。

民生不息,责任不止。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在给ME创新计划寄语中提到,中国民生银行自1996成立以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创新理念和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责任路径。希望ME创新计划能充分挖掘并赋能社会上有创新性、代表性的公益组织,促进中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创新让公益更有力量。

(作者:华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