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融合应用催生广阔市场

戴春晨2019-12-28

中国导航系统迎来历史新节点。

12 月 27 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在会上表示,北斗系统作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取得的十大辉煌成就之一,(提供全球服务)一年来在系统建设、应用推广、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数据,2012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仅为810亿元,这一数据在2018年达到30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8.3%。最近预估数据显示,2019年,前述总产值数据将突破3400亿元,增长超过20%。

随着“北斗三号”建设的不断完善,“天上好用”已基本完成;而“地上用好”,即推动各行各业与北斗技术相结合,正成为北斗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2019年实施7箭10星高密度发射,北斗三号所有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完成组网。早前,最后一颗MEO卫星发射成功,引发业内雀跃欢呼。这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在12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一信息被冉承其重点提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主要执行国家设定的“三步走”计划。1992年开始的“北斗一号”,是一组进行卫星导航相关研究实验的测试卫星;“北斗二号”,历经8年于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组网的建设,承担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等服务,国新办于当年12月27日召开发布会宣布北斗系统提供信号服务;而“北斗三号”,则要完成30颗左右卫星的全球组网。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卫星开始发射;2019年12月 ,“北斗三号”系统宣布面向全球提供服务。

如今,面向全球提供服务一周年之际,“北斗三号”建设的进度条已经非常接近100%。

按照计划,冉承其介绍,2020年6月前,计划再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202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这将为北斗技术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北斗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指出,随着北斗三号和相关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北斗产业正全面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北斗系统“天上好用”已基本完成;而“地上用好”,即推动各行各业与北斗技术相结合才开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北斗应用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正成为北斗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国计民生作出重要贡献。

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以来,北斗应用乘着五年黄金窗口期迅猛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民政、气象、渔业、测绘、农业、林业、国土、水利等传统行业领域。随着北斗应用深化,北斗逐步开始服务于无人驾驶、市政管网、环卫、应急救援、智慧养老等智能服务和大众信息消费等更广阔的市场领域。

而在面向全球服务一周年之际,更可喜的变化是北斗行业对“缺芯少核”问题的突破。

目前,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王博指出,北斗系统提供精准统一的时空基准,相应的感知信息通过5G通信传输至管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决策与分析,由具体的执行机构形成闭环。北斗、人工智能、5G通信所构成的技术共同体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可以催生出更大的产业应用。不仅可以对传统行业进行赋能与拓展,还可以对新兴产业进行辅助与提升。

全球服务新时代

随着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北斗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

冉承其提到,北斗系统作为我国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将始终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与国际上其他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既继承了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同时也有自主创新。北斗系统的“独到”之处,一是高精度服务,目前北斗系统的最高精度可以到厘米甚至毫米级;另一个是短报文服务,既可以自己知道位置,也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位置。

“独到”的性能正在为全球提供可靠的服务。以海洋搜救为例,短报文功能将使得求救者更“淡定”。

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林宝军介绍说,渔船在作业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遇险的时候,搜救终端在触水之后会自动把搜救信号发到卫星上,卫星会把这些信息转发到地面系统,地面系统可以快速计算出遇险者的位置,告诉附近的救援力量快速开展搜救工作。

以前的情况是,系统提供从求救者到卫星的单向报警信息,这个求救信息是否发出去了,救援力量是否收到信息,求救者是无法知道的,只能处于盲目的等待状态。

而北斗系统的特色和创新处就在于,具有返向链路的确认功能,地面收到这种求救信息之后可以通过北斗特色的星间链路,利用可见的卫星将回执信息以及地面救援力量的准备情况等发送给求救者,另外这些信息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定义。

“这样在求救者收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心里就会踏实了。”他说。

类似的服务,正随着北斗系统性能的不断完善,走向更广阔的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北斗的“国际化”之路早就开启。国家发改委等部委2016年11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多处提出支持北斗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展,还明确东南亚将作为北斗系统“走出去”的首要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洋搜救,北斗应用“走出去”,是产品和标准的“双核驱动”,“国际化”质量不可谓不高。

产品落地方面,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

国际标准方面,北斗全球信号技术指标基本完成验证,计划明年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首个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成功立项;正在开展北斗中轨搜救载荷相关标准文件制定和入网测试;首个北斗船载终端检测标准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审议。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