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有信心把澳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携手打造大湾区产学研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1-01 07:00

“横琴校园的建设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创新之举。如果没有‘一国两制’,很难想象珠海可以拿出土地来建设澳大新校区,也就没有澳大飞跃式发展的机遇。”宋永华坦言,“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澳门大学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特约撰稿 朱丽娜 澳门报道

“澳门大学这些年取得的发展是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缩影。澳门回归后这20年的经济发展是个奇迹,虽然澳门大学规模不大,但为澳门的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人才,他们在澳门政商学各界都是中流砥柱。”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专访时表示。

宋永华自2018年1月9日起出任澳门大学第九任校长。2004年,宋永华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并被委任为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负责管理研究生的工作,成为在英国直接进入大学高层管理的第一位华人副校长。2007年,宋永华担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和电气工程教授,同时兼任位于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2009年宋永华应邀回国发展,曾前后担任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及校长助理、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等职位。他十分熟悉欧美和亚洲高等院校的办学和运作模式,在推动大学国际化和促进高校国际合作方面经验颇丰。

澳门大学始建于1981年,前身为私立东亚大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澳门最具规模的大学,亦是澳门唯一一所国际化综合性公立大学。现有学生9000多名,教学人员500多名。近年澳门大学晋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以及QS世界大学排名前400。

2009年6月,是澳门大学建校以来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央政府将横琴岛上约1.09平方公里的土地预留给澳门作为建设澳大新校区之用。横琴校区建设完成后,澳门大学的学院数量将会增设至约八个,并推行住宿式书院制度,还将建有三个开放式的科研基地。

走入位于横琴岛西部的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澳门仅一河之隔,背倚葱绿秀美的横琴山,映入眼帘的是中西合璧式校园建筑。相比旧时澳门南部凼仔岛的澳门大学的校园,横琴新校区的面积大约是其20倍,可容纳约1万名学生,澳大长期以来发展空间局限的问题迎刃而解。

最让外界关注的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下,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实施管辖。

“这(新校区)为澳门大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有了世界一流的校园和实验室,我们也吸引了世界一流的人才,有信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横琴校园的建设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创新之举。如果没有‘一国两制’,很难想象珠海可以拿出土地来建设澳大新校区,也就没有澳大飞跃式发展的机遇。”宋永华坦言,“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澳门大学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科技从零开始

澳门是大湾区西岸的中心城市,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之一。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发展。2010年以来,在国家支持下,仿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药质量研究、智慧城市物联网和月球与行星科学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澳门相继设立。依托这些重点实验室,澳门不断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大湾区珠江西岸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一极。

宋永华坦言,澳门的科技发展可谓是从零开始,自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成立了科技委员会、设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目前,澳门大学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中药质量研究、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

同时,澳门大学要求教师的科研走出校园,走进大湾区。据了解,目前澳门大学的多项研究都是大湾区急需的,包括中医药、微电子、先进材料、大数据、中葡双语教育等。宋永华表示,目前澳门大学正规划建设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所需的科创新兴领域的科研平台,抓紧机遇推动成果转化,力争在大湾区西岸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建立核心地位,并辐射至整个大湾区。

此外,澳门大学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内地的优秀学者,助力澳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比如,生于河北石家庄的牛一鸣,今年在澳门大学博士毕业后,顺利申请到了“澳大濠江博士后”计划,决心扎根澳门开展活性生物材料用于免疫细胞调控的研究。

牛一鸣向记者表示:“澳门特区政府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开放公共的研究平台和很好的帮助,并积极推动青年学者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我们实验室也积极参加一些创新创业大赛,将研究成果进行市场转化。相关政策对我们初创的公司有一些优惠。”

积极融入湾区发展

“众所周知,澳门的空间有限、产业有限,澳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推动产学研合作,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推向大湾区市场,服务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全力配合澳门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宋永华指出。

他透露,澳门大学在过去数年内,已经孵化了30余家初创企业,并且建立了体系内的知识产权政策,鼓励教师、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如果是大学申请的专利,50%归个人或团队;如果是个人或团队申请的,则70%归他们。同时,设立了相应的支撑部门,比如,知识转化部门、创新创业中心、澳大创科有限公司等,按照商业化运作。”

在宋永华看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院校全面加强科教合作是大势所趋,“澳门自身空间有限,体量不大,必须走开门办学、合作办学的道路。”

为了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澳门大学已在横琴设立了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这是澳门大学首个落户粤港澳大湾区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此外,澳门大学的六大研发中心已经进驻珠海研究院。

同时,澳门大学积极加强与湾区多所高校的合作,发挥强强联合优势,其中包括与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发起的“粤港澳高校联盟”、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五邑大学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联盟”。“我们也会探索在广州、深圳等不同城市,根据产业、技术,建立一些新的示范基地。”他透露。

此外,澳门大学近年来不断增加内地学生的招生比例,“2017年,报考澳大的内地学生4000多人,我们录取了200多名;去年报考的内地生人数超过6000人,录取人数不到400人;今年报考的人数有9800人,录取内地生的成绩平均高出一本线约20%。”宋永华坦言,“来自广东和香港的报考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我们还设立了大湾区奖学金。”

(编辑: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