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高点显著下降,央行货币政策少了点“猪烦恼”

邓海清2020-01-09 17:21

本文作者:邓海清,陈曦

2020年1月9日,去年12月通胀数据公布,CPI同比4.5%,市场预期4.8%,前值4.5%;PPI同比-0.5%,市场预期-0.4%,前值-1.4%。

CPI同比低于市场预期,主因食品环比偏低

对于12月CPI,我们和市场预期均在4.7-4.8%,主要原因是尽管12月猪肉、鸡蛋价格环比大跌,但是其他食品分项均上涨,特别是蔬菜价格环比暴涨,带动CPI食品环比应当为正值;同时考虑CPI非食品应该略高于季节性规律(大宗涨价),综合考虑CPI环比在0.2-0.3%,导致CPI同比较前值4.5%上升至4.7-4.8%。

从实际公布结果看,CPI非食品符合预期,而CPI食品远低于预期。

从具体分项看,我们发现各食品分项与统计局公布结果差异均不大。

按照统计局公布的食品分项带入以往的拟合公式,计算的CPI食品环比大约在+0.5%左右,而实际公布结果在-0.4%,偏差远高于以往。

从结果看,由于12月CPI食品分项中,仅有猪肉和鸡蛋环比为负,所以猜测可能上调了猪肉和鸡蛋的权重,这可能是导致12月CPI同比弱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2020年CPI大概率低于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20年CPI高点将在春节前后达到5-6%,但目前来看,CPI可能远低于市场预期。

2020年春节在1月下旬,类似2017年和2014年,因此CPI高点将在1月出现。

从1月上旬食品价格来看,上涨幅度较弱,特别是蔬菜价格已经由于天气原因提前上涨到历史高位附近,进一步涨价难度较大,鸡蛋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悲观,猪肉价格是唯一的变数,但考虑政府维稳猪肉价格力度非常之大,猪肉价格再度暴涨可能性似乎也不大,因此整体而言,CPI春节涨幅可能弱于往年,这意味着CPI高点可能难以突破5%,大概率在4.5-5%之内,同时2月开始CPI可能就会回落至4%左右甚至更低。

我们认为,2020年CPI可能整体弱于市场预期,同时除猪肉之外的食品价格均未表现出联动上涨效应,包括鸡蛋都已经与猪肉脱钩,此轮CPI已经成为猪肉单因子驱动,这意味着此轮CPI上涨确实与2007、2011等年份经济过热、需求过剩导致的滞胀有显著不同,其政策意义和对市场的影响也与以往有本质区别。

PPI同比将在1月转正

我们三季度开始反复强调,当时PPI同比-1.5%左右完全是基数效应所致,随着基数效应减弱,将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自然转正,目前看1月PPI同比告别负增长的可能性非常高。

12月PPI同比弱于市场预期,为-0.5%,但影响不大,因为基数2019年1月PPI环比仅为-0.6%,而2020年1月上旬大宗商品价格普遍环比上涨,这意味着如果1月中下旬大宗商品价格只要不出现超预期大跌,那么1月PPI同比将至少在0%。

对于2020年PPI,我们认为在0%附近概率很高,难以形成上涨趋势。主要原因依然在于基数效应,3-5月又将面临偏高基数,届时PPI同比可能重新转负。

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看,PPI环比基本稳定在0%附近,体现出了极低的波动性,且没有因为经济下滑而下滑。

一个需要关注的点是,目前市场普遍预期2020年经济弱复苏,考虑大宗商品在2019年经济差的时候该跌不跌,2020年究竟会该涨不涨,还是会加大上涨?

我们目前认为,2019年大宗商品与经济的背离可能与房地产有关,即2019年经济弱,房地产强。因此,如果2020年如果房地产依然强,则商品可能强;而如果经济强,房地产弱,则商品或许难以上涨。

目前市场对2020年房地产的看法分歧很大,主要逻辑包括:1、2018-2019年房地产销售该降不降,周期延后,2020年可能补降,利空房地产;2、房地产现货库存确实很低,利多房地产;3、房地产调控仍然处于历史最严,如果边际放松,利多房地产;4、房价尽管有所回落,但是绝对价格仍高,对房地产中性;5、累积新开工面积远高于竣工面积,是否会形成增量库存尚未可知,可能利空房地产。

整体上讲,从周期性看,房地产应当进入弱周期,但是从政策周期看,房地产已经处于底部,所以2020年房地产难以预测,基准假设可能是房地产维持2019年三季度以来的偏弱正增长。

如果房地产较2019年偏弱,经济较2019年偏强,则大宗商品可能维持震荡走势,意味着PPI可能仍然维持在0%附近波动。

货币政策不受通胀制约

我们认为,2013年以来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原因在于通胀长期稳定在1-3%之间,既不存在趋势性通胀压力,也不存在趋势性通缩压力。

2019年下半年以来,CPI预期持续上行,且CPI确实突破3%关键位置,市场对CPI担忧达到历史高位,但从央行政策操作看,已经给出了清晰答案:2019年10月CPI破3%,2019年11月央行降息,表明央行宽松不受通胀制约。

从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我们认为政策基调较2019年更加偏宽松。我们在之前的报告反复解释过,“灵活适度”比“松紧适度”更松。

更准确的讲,我们认为“灵活适度”给予了央行更大的货币政策宽松空间,但究竟是否使用,则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例如2016年上半年经济企稳,下半年防风险成为重头戏,导致“灵活适度”比“松紧适度”还紧。但是,2020年重复2016年下半年的可能性很低,主要因为金融系统风险处于历史低位。

考虑到2020年CPI可能弱于市场预期,本来CPI就不制约央行,现在制约将进一步下降。

我们认为,2020年货币政策的基准假设是维持现状,以降准和定向降准为主,降息与否则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变化,特别是房地产是否可能出现超预期下滑,导致2020年保6%出现压力。

如果经济企稳,保6压力不大,则降息可能会相对保守,毕竟央行行长易纲反复表示货币政策要珍惜正常空间。

债券市场震荡市不变

对于2020年的债券市场,我们认为2016年1-8月的参考意义很大,因为2020年和2016年的货币政策基调是相同的,都是 “灵活适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2016年是经济弱复苏,目前市场普遍也预计2020年经济弱复苏或者企稳。

由于2016年经济的超预期回升,最终央行在2016年宽松加码程度很弱,导致2016年债券市场收益率在10月之前呈现小幅的震荡下行,尽管收益率维持在3%以下的低位,但是下行幅度远远小于2014-2015年。

2016年三季度之后,由于金融同业等系统性风险上升导致央行快速紧货币,成为债券2014-2016年三年牛市的转折之年。

2020年央行紧货币的可能性远远低于2016年,主要原因在于经过三大攻坚战之后,中国金融系统风险已经显著下降,再次紧货币防风险的必要性完全看不到,因此在央行货币政策出现拐点之前,2020年债市收益率可能的走势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情况是,债市延续2019年的宽幅震荡,该种情况的条件是,经济超政府预期企稳,保6%压力不大,则货币政策会更强调“适度”;

第二种情况是,债市向下突破,该种情况的条件是,经济继续下行,保6%压力较大,则货币政策更强调“灵活”。

无论哪种情况,在央行改变流动性合理充裕定调之前,债市投资的“加杠杆”策略总是没错的,分歧在于究竟是做波段还是长期持有。

近期市场普遍对债市一季度偏悲观,我们并不太认同,主要原因在于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目前长端债券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之差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而且利空因素已经基本全都被市场预期,包括经济、供给、中美、通胀、股市等,这反而导致债市大幅调整难度较大。

考虑到11月以来的经济数据回升,以及中美贸易阶段性缓和,在基本面改善的情况市场情绪偏谨慎,短期内央行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我们倾向于债券市场维持震荡市格局。

邓海清

经济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