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用户爽翻,如今却难逃一死,究竟是谁“玩坏”了共享经济?

投资家2020-01-14 05:02

“大爷大妈玩坏了共享经济?”

若论近年来最火的创业概念,“共享经济”当属其中之一。从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共享按摩椅、共享纸巾、共享马扎、甚至共享女友......一夜之间,共享项目遍地开花,号称能让用户以极低的成本随时随地享受便利服务,而且也能让服务者降低其投入成本、从闲置资源中获取收益,另外还能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效率,有利于去产能、节能减排.......

在炫酷的概念包装下,一个个共享项目被捧上了天,资本简直是排着队的送钱。然而在经历短暂高光时刻之后,一个个明星创业项目纷纷跌落神坛,不仅普遍处于烧钱困局,而且还经常发生资金链断裂、创始人跑路、项目沦为骗局的情况。

有人说,共享经济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之所以共享经济纷纷折戟,重要原因之一是那些不讲公德的人实在太多了。

以共享按摩椅为例,看似是一桩低投入、高收入的绝好生意。“逛街累了按一按,解乏;等待电影开场,按一按,舒服;候机按一按,打发无聊时间……这些场景,都是刚需”“一台椅子不过千元,即使一天只有30元的收益,一个多月也就能回本。”此前,有一名创业者在正式创业之前,曾经这样向我描述他的美好愿景。

风口诱惑下,众多玩家纷纷加入。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全国经营共享按摩椅的企业有75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就有21家。

但项目真正运作起来,大家才发现,用户是不少,但大多数是“白嫖”的。

商场、车站、医院等地方的按摩椅,总会被一群大爷大妈无偿霸占,翘着脚、磕着瓜子、吃着泡面,有运维人员提醒他们,这个是收费才能使用的,他们还会理直气壮地指责你,凭什么用按摩椅霸占了大家的公共休息区域。

占小便宜,似乎是国人的通病。为了便宜几毛钱的鸡蛋都能多坐好几站公交的大爷大妈们,他们怎么会为看似可以免费的东西付费?已经成为职业化、规模化运作的羊毛党们,怎么会放过送上门的“肥羊”?

“白嫖”,在共享经济领域已经变得司空见惯。比如当年共享雨伞首次投放,当天所有雨伞全部消失。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东莞、杭州、南昌等多个城市。

创始人无奈表示, “很有可能是新事物的出现引起了市民的好奇,被市民带回家研究了”。而另一位创业者说,“藏伞于民才是我们的初衷”。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白嫖”就算了,还要恶意毁坏共享设施。共享按摩椅上,总有人穿着鞋在上面踩来踩去,还有人吃喝的食物残渣都留在椅子上,更有些家长,放任小孩子们在上面蹦蹦跳跳。

还有满大街的共享单车,有人骑完之后就随意一扔,不管是在机动车道还是公园绿地;有人将共享单车据为己用,要么加上自己的私锁,要么将单车扛回自家;恶意破坏单车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扎车胎、分解车身、车座扎针、破坏二维码,甚至有人把车扔到河里、挂到树上......也不知道单车是哪里得罪了他。

共享汽车就更是触目惊心了。打开车门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你租到的共享汽车里会有什么东西,垃圾、狗毛、不明液体……不止是破坏车内卫生,还有人偷取汽车零件,方向盘、轮胎、倒车镜.......还有些狂浪不羁的用户,拿共享汽车用来走蛇形、玩漂移.......诸多不文明使用行为,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其他用户,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安全威胁。

但是,这个锅真的就只能扣在“国民素质”上吗?

共享经济到了海外,也依然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比如摩拜进军英国后,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其损坏和丢失率就达到了 10%,一年后不得不退出市场;香港的单车品牌Gobee 共享单车在法国四个月损坏和丢失率甚至高达60%;被部分国人称为“灯塔国”的美国,破坏程度更甚,简直将破坏共享滑板做成了一种“行为艺术”。

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没有规则的要求,你能指望多少人能自觉主动地弘扬美德、发扬雷锋精神,处处为别人着想?

中国有句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西方有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这都充分说明了,绝大多数人的行为都会首先想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共享经济的健康运行,一开始就需要平台建立起相应的约束体系。

比如说共享单车现在推行的信用机制,将用户的乱停乱放、违反交规、拖欠车费等不文明骑行行为记入其信用记录,并将信用分与骑行费用等挂钩,“严重失信的用车成本会从半小时一块钱提高到半小时一百块”,或者“禁止其再注册、使用共享单车”。

未来,若是单车的信用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所打通,那些做出随意停放、恶意破坏等行为的用户,甚至会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征信情况,导致其贷款、乘坐飞机高铁等处处受限。

共享按摩椅也是如此。创业者需要从平台规则和产品设计上思考如何设置“防白嫖机制”“防破坏机制”,用强有力的规则来约束人性之恶、用激励性的制度来引导人性向善。

其次,共享经济还需要回归到商业本质。

西方管理学大师告诉我们,一切创新都要回归于商业本质。而商业本质,就是要服务好用户的需求。

但现在处处开花的共享项目,很多压根都是伪需求。比如共享纸巾这类的东西,难道就值得我们这样精打细算,连五毛钱一包的东西都必须要跟别人共享吗?

那些看似“刚需”的东西,换了一个地方或换了一波群体,也未必是真的刚需。比如悟空单车,居然想到在重庆这个拥有“魔幻”地形的城市大面积推广,有多少人愿意在这里骑车呢?

而同样存在“刚需”的区域,其投入产出比也是大不相同。对于创业者而言,最关键的是要找到那波最容易掏钱的用户,用最具性价比的投放方式服务好他们。

“其实在共享按摩椅经常投放的场景,赚钱能力差距还是很大的。”有共享按摩椅创业者这样算了一笔账:“同样是车站,高铁站的入场费就很高,而且很多地方的高铁等待人数比较少,高铁行程相对较短,多数人并不需要按摩。”“同样是在商场投放,在电影院投放的效果就比其他地方要好。”

由此可见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有些地方,虽然投放了大量的按摩椅,但使用人数往往很少,甚至白嫖党都没几个。

其实很多共享经济创业企业未必不懂得需要进行市场调研、需要控制成本-收益,但是他们更看重的是用户数量的增长、市场份额的扩大,然后用这些看似漂亮的指标,去忽悠投资人。

他们一开始想的,就是要赚投资人的钱,压根没想过赚用户的钱。因此,共享经济诸多企业仍然摆脱不了“烧钱”“亏损 ”的魔咒。

最后,是平台的产品与服务质量问题。

拿共享单车来说,为啥单车损坏率这么高?那时因为很多企业一开始就追求盲目扩张,为了速度降低了车身质量要求。

有些用户,因为自己产品使用体验不佳,付钱的时候自然就没那么爽快,甚至出现拿共享设施泄愤的情况。

共享按摩椅也是如此,为啥很多人还不愿意付费开启它的按摩功能,只是把它当一个“白嫖”歇脚工具?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保证。近年来,屡屡发生相关共享按摩椅的相关安全事故。

比如杭州有位女用户,在使用按摩椅时头被机器夹住,最后靠消防员才把她拯救出来,头上缝了好几针。

再比如武汉的一位老人,按摩之后居然因为其力度对于老人来说过大,腰部发生了脊柱压缩性骨折。还有位老人,在商场用完按摩椅后,颈椎小关节错位。

大部分按摩椅上都没有明显的安全提示以及紧急暂停按钮,而且也没有根据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的按摩力度,导致很多用户“不敢”使用;再加上按摩椅缺乏足够的清洁维护,卫生状况实在堪忧,让诸多用户望而却步。

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无数人都在质疑,共享经济究竟可不可行?

其实,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考验着参与“共享”的每一方,考验着整个社会。企业要肩负起相应的产品服务完善责任,相关监管部门的制度建设要及时跟上,用户素质仍然有待进一步教育与引导。

投资家

财经新媒体

国内知名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