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助力“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培育工匠精神需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刘美琳刘美琳,杜弘禹 2020-01-14 12:00

过去,木匠、铜匠、铁匠等工匠曾是中国老百姓离不开的职业。如今,许多与现代生活不太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但创新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依旧深入人心。

去年,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广东卫视承制的职业技能类品牌节目《技行天下》,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22位广东“技能小匠”筑梦、追梦、圆梦的成长心路,让工匠精神再次成为社会热点。

实际上,工匠精神不仅指精益求精的工艺精神,还包括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工匠精神,对于推动广东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人大代表黄志超 广东人大供图)

1月14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在首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上,广东富大陶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黄志超代表谈及工匠精神时指出,培育员工的工匠精神需要企业跟政府共同发力,以工匠精神引领职工技能提升,从而提升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角度来说,黄志超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营造好培育跟发展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在这个氛围当中成长。第二,我们要做好职工的在岗培训,特别是对一些有潜能的优秀员工,要让他们提升技能。第三,要把各类职工技能竞赛作为提升企业整体技能水平的重要抓手。”

从政府角度来说,黄志超同样提出三点建议。他指出,第一就是要加大工匠典型力度,让工匠精神广植职工深处,提高职工职业荣誉感。

第二,政府需要帮助企业培育工匠。“比如说像我所从事的传统陶瓷行业,有非常优秀的技能人才,但是相应地缺乏创新精神,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研院所、高校跟传统企业相结合,在工业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去提升我们企业的员工素质,提高工匠水平。“黄志超说。

第三,政府还要加大高层次人才的体系建设,比如修订完善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激励,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等,以高水平的人才保障体系促进工匠精神,引领企业职工素质的提升。

“总之一句话,以工匠精神来引领职工素质提升,需要政府跟企业来共同努力,我们既需要有工匠精神成长的土壤,也需要拓宽工匠精神成长的空间。”黄志超说。

(作者:刘美琳,杜弘禹 编辑:周上祺)

刘美琳

政经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记者。关注宏观、人口、城市、区块链等领域,做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新闻。欢迎交流,个人微信: 1568211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