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长细数参建大湾区五大优势:17万家工业企业,能造6万多种产品

杜弘禹2020-01-16 22:38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究竟有何优势?

1月16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上,东莞市市长肖亚非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关提问时,细数了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五大突出优势,依次为地理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技创新优势、综合成本优势和营商政策优势。

肖亚非表示,东莞将立足于这些优势,坚持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鲜明城市定位,努力形成与其他城市的最佳组合、最佳联动,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具体来看,地理区位方面,肖亚非说,东莞是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轴,还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点节点,周边有广州、深圳、香港三个一线城市。珠三角的城际轨道也在东莞十字交汇,到深圳是16分钟,到广州南站也是16分钟,到香港是30分钟。

产业基础方面,肖亚非介绍,东莞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完备,全市市场主体达123.9万户,工业企业达17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10658家,排名全省第1。41个工业门类中东莞就有34个,形成了涉及6万多种产品的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此外,东莞还具有很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综合配套率超过90%。

科技创新方面,他说,东莞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以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等,中科院和广东省还正全力支持南方先进光源落户东莞。

综合成本方面,肖亚非说,东莞在土地、用工等要素成本方面富有竞争力。据统计,东莞的写字楼租金均价为55元/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均价为20131元/平方米、制造业实际工资水平为4993元/月,均相当于周边中心城市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营商政策方面,他表示,东莞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专门出台了一批含金量十足的个性化扶持政策,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支撑。”肖亚非还提到,当前东莞正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3年内计划投入10亿元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实现“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

目前,东莞已集聚超过195万名人才、高层次人才12.6万人。同时,还拥有500多万产业工人,是全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但结构上,企业管理人员占11%,普工占74%,技术工人仅占15%。其中,高级技工仅占技术工人的12%,远低于德国的50%、日本的40%。

肖亚非表示,下一步东莞将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提升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并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城市品质和产业能级。

具体而言,东莞将持续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力争培训超过35万人次;探索符合东莞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匠精英”引领计划,每年200万元激励“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扎根东莞开展技艺传授和技术创新,并每年选树一批“莞邑工匠”,每人奖励30万元;完善有东莞特色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开发认定技能培训100个“东莞标准”等。 

(作者:杜弘禹 编辑:王峰)

杜弘禹

政经版记者

关注研究自贸试验区探索、营商环境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紧盯局势变革,聚集一线实践。微信:13825032046;邮箱:duh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