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起飞”,杭州还需哪些关键推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卢颜斌
2020-01-17 07:00

曾经坊间有个“造飞机不如买飞机,买飞机不如租飞机”的流行说法,现在的杭州正在用实际行动扭转这种观念。

去年9月,杭州发布的“新制造业计划”明确了由互联网经济向以航空制造为代表的新制造产业进行转身的城市未来发展路径。虽然决心抢抓庞大市场前景的航空制造,杭州的基础并不突出,但借助国产大飞机制造的产业机遇期,当前的杭州正在庞大的全球航空制造产业链中,逐渐找到了自身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突破口。

在此背景下,当前的杭州无论是过去的产业基因、实际规划还是未来空间,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支撑和发展预期,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产业阶段性调整、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当前的杭州在大力推动航空制造产业的加速发展时,仍然有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综合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围绕航空制造产业发展的调整与提升还仅是表象,实质上反映的则是杭州这座城市在现阶段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主动调整提升城市发展驱动力所需的产业形态,布局未来的前瞻性动力格局;另一方面,也是杭州市政府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产业服务思维模式,主动转型政府职能的体现。

产业配套首当其冲

在实际了解过程中,当问到哪些是当前杭州航空制造企业发展实际所需的关键支持时,不少企业都将产业配套列为核心要素提及。

传统意义上来说,产业配套中除了单独企业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本等要素之外,还包括产业政策、人才技术和上下游产业配套等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如今的杭州来说,后者实为当前杭州航空制造企业发展的迫切所需。

在走访企业中,无论是钱塘新区的西子航空制造产业,还是建德小镇的通用航空产业,所需的产业政策实际在杭州是并不够完善的,对于航空制造领域的各大细分市场,更是缺乏足够的专项政策支撑。

现实中,一方面类似西子航空这样的本土大型航空产业制造企业,在关键的融资政策、产业扶持领域尚且缺乏系统性、专项性的政策体系,以支撑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通用航空领域,技术的可靠性与市场监管的不确定性之间,现阶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实际困境。

除此之外,在航空制造的关键产业配套中,产业人才和上下游产业配套也同样十分关键。

“中国的航空制造工匠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珍贵。”西子航空董事长王水福用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来道出目前航空制造人才的稀缺性和重要性问题。未来航空制造产业的发展,如何培养支撑产业发展实际所需的产业人才,是当前杭州的重中之重。

王水福表示,自从进军航空制造业以来,自己最大的困惑就是找不到航空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时候往往需要从沈阳、西安这些地方招徕人才,但这些不远千里招来的专业人员往往还面临着如何留住人才的现实难题。

除了专业人才的培育,目前上下游配套企业也是产业发展的迫切所需。“制造民机需要有民企参与,必须调动各种企业的力量来谋发展。”王水福希望当前杭州市政府能够在国有企业发挥科技带领的作用下,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以丰富航空制造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

事实上,作为起步阶段的杭州航空制造产业,上述产业发展所需的实际,在杭州也仅是阶段性的不足。当前,围绕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杭州的航空制造企业和地方政府也正在致力于完善相关产业配套的短板。

在上下游产业配套方面,当前杭州市投资促进局正围绕钱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杭州空港经济区和建德航空小镇三大产业主平台,通过引擎性项目和关键企业引进上下游关联制造企业;而在产业人才培育方面,除了近期中法航空大学在杭州余杭奠基建设以外,西子航空还与浙江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用于培育企业生产所需的合格人才。

杭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发展航空制造产业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现阶段走出了一条通过本土生产制造企业为纽带联合国际巨头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也是当前杭州推动航空制造产业发展的现实有效方法。虽然这一步往往是最难的,但终究是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开始,下一步围绕这项现实路径基础,将会在更加细分的领域中不断进行完善。

“有效政府”产业服务的转型

事实上,对于当前的杭州来说,发展航空制造产业不仅仅只是相关产业的招引和产业配套的完善。其背后,更是在“新制造业计划”和数字经济“双引擎”这一未来产业驱动的格局下,对杭州传统的政府角色和职能进行转型与升级的切实要求。

众所周知,杭州多年的“有效政府”管理模式,在给企业发展创造自由、开放与平等的环境中,孕育出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这样的行业龙头。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多年来,杭州市政府以一个干实事的“店小二”服务定位,为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产业生态,才有了今天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

但这种“小政府”的服务定位,在推动类似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时,则并不具备足够的产业发展推动力。因为往往这些关键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参与其中,而对于杭州而言,之前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基础,更是需要地方政府对航空制造产业的大力支持,甚至是直接参与其中。

“杭州之前并没有做过这样的经济发展角色,因此在实际推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会稍许慢一拍,但调整的力度和速度则并不逊色。”杭州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如此总结。

实际上,这种调整就与过去多年间,杭州在凭借互联网经济快速崛起的产业发展路径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能截然不同。或者说,在经历了互联网经济实现“富起来”的杭州,要推动新制造产业实现“强起来”,则必须要政府相应地进行配套服务与职能的升级与调整。

因此,当前杭州发力推动航空制造产业发展,表面上所需的是以产业政策和产业人才为核心的综合配套基础,但实际更深层次的需求则是,这座城市的产业布局者也必须要实现一个自我的转型与升级,既包括服务与职能的转型,也包括扭转对产业以税收贡献为标准的传统产业考核评价意识体系等,久久为功,着眼于未来。

由此,在中国商飞工厂里有这样一个四句横幅标语——“长期奋斗、长期吃苦、长期攻关、长期奉献”,对于当前的杭州推动航空制造产业发展事业而言,同样十分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