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2019:存款、贷款增量均破2万亿

辛继召2020-01-19 18:57

1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广州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披露,2019年12月,除深圳外,广东省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4%,比年初下降0.44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43%,比年初下降0.54个百分点。

在信贷方面,截至2019年末,广东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8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19万亿元,同比多增3021亿元,占全国增量的13.0%。分部门看,住户贷款比年初增加9284亿元,同比多增29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比年初增加1.24万亿元,同比多增2785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8733亿元,同比多增1994亿元,占贷款增量比重39.8%,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社会融资规模继续居于首位

2019年1-11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9万亿元,同比多增5003亿元,占全国的12.2%,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处于首位。

从项目结构上看,带动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是人民币贷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99万亿元,同比多增97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815亿元,同比多增618亿元。这两项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较大,体现了逆周期调控的要求。

资本市场融资保持基本稳定。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4303亿元,同比多增1337亿元,这个项目增长较快,主要是受2019年9月新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的拉动,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20亿元,同比少增448亿元。

外币贷款和表外融资受外部环境、市场需求和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继续向人民币贷款和表内贷款回归转化。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461亿元,同比少减865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合计减少2097亿元,同比少减1184亿元。

房地产贷款增速15.1%

2019年末,广东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80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年末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11.9%的增速高3.8个百分点;比2019年年初增加2.19万亿元,同比多增3021亿元,占全国增量的13%。贷款增长加快,反映出人民银行采取的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以及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流动性管理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在取得成效。

在贷款投向上,一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大幅增加。基础设施业贷款余额3.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659亿元,同比多增1037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1.4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86亿元,同比多增701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439亿元,同比多增877亿元,增速达49.6%。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48.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同比增长49.7%。二是,民企贷款余额4.56万亿元(不含票据融资),同比增长17.2%,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5.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0万亿元,增速高达34.4%,其中小微企业小额信用贷款大幅增加,对抵押物依赖程度明显下降。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中,信用贷款占39.4%,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抵(质)押贷款占37.7%,同比下降21.6个百分点。

此外,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2019年末,广东房地产贷款余额6.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比上年末低5.1个百分点;比2019年初增加8051亿元,同比少增929亿元。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人士,信贷增长结构的上述特点,尤其是制造业贷款(包括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包括信用贷款)增长加快等变化,主要是金融宏观调控和信贷导向评估引导的结果。

存款增速加快

2019年末,广东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年末高4.8个百分点,比全国8.6%的增速高3.1个百分点;比2019年初增加2.43万亿元,同比多增1.10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比年初增加8651亿元,同比多增146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比2019年初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484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比年初增加1071亿元,同比多增3188亿元。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人士,存款增长加快,一是因为社会融资规模扩大、新增贷款增多,派生效应增强。二是随着同业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趋严,银行对存款资金来源更加重视,月末季末时点社会资金归集和在银行表内表外之间转换力度加大。三是从企业经营上看,库存增长放缓,再加上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有利于企业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回流。

港澳代理见证8.67万账户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2019年,香港、澳门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先行先试政策落地。2019年3月20日、12月20日,央行广州分行组织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广州、深圳和珠海分别启动香港、澳门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试点。

香港、澳门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试点政策,指年满18周岁及以上且已开立中银香港或工银澳门账户的港澳永久居民,可凭本人港澳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前往当地中国银行或工商银行营业网点办理代理见证手续,即可便捷开立内地II类、III类个人银行账户。申请人在香港、澳门本地领卡激活后,便可轻松管理内地账户,绑定内地移动支付APP,支付缴纳各项费用,尽享大湾区消费支付便利。

试点政策启动以来,香港、澳门居民共开立Ⅱ类、Ⅲ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8.67万户,累计交易168.24万笔、金额10.20亿元,入金5.94亿元,出金4.26亿元。其中,绑定移动支付工具账户6.83万户,发生移动支付交易笔数130.00万笔、金额3.83亿元,占转出交易金额的89.91%。

“粤信融”撮合融资1.07万亿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综合性涉企信用信息平台“粤信融”2017年底全面建成并运行,2019年8月开发手机版并对接“粤商通”。

截至2019年末,“粤信融”累计撮合银企融资对接6.02万笔、金额1.07万亿元。其中,2019年新增2.64万笔、金额2494.39亿元,较2018年底分别增长78.11%、30.57%。截至2019年末,“粤信融”累计采集省有关部门、各地级以上市1100多万家市场主体约3.6亿条信息。

“粤信融”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和评分体系,对企业进行完整“画像”,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企业经营和信用状况,促进企业依靠良好的“信用记录”获得“信贷资金”。截至2019年末,全省1.36万家金融机构网点接入平台,发布信贷产品3139个,共查询企业信息159.12万次。

企业注册成为“粤信融”用户后,可在平台互联网界面发布融资需求,了解扶持政策,申请合适的信贷产品;金融机构可在平台查询企业信息,在线进行融资审核,大幅缩短审贷时间。截至2019年末,平台共注册企业21.83万家,办理授信6.02万笔,金额1.07万亿元。

依托“粤信融”,央行广州分行相继开发了“广东省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系统”、“银政信息e路通系统”、“企业走访管理系统”、“企业景气调查互联网直报系统”和“重点税源分析系统”,解决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办理难,畅通不动产登记和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之间通道,便捷企业线上开户,同时发动金融机构走访企业,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信用良好的企业获得“首贷”,辅助开展企业景气调查和税收分析研究,逐步把“粤信融”打造成综合金融服务载体。

1.6万笔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

去年10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广东率先在大湾区开展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优化贸易外汇收支单证审核,简化进口报关核验,银行在为信用优良企业办理贸易收支时,可按照展业三原则,为企业办理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截至2019年12月末,广东已累计办理试点业务1.6万笔,金额合计237.9亿美元,试点业务规模位居全国首位。试点后,企业无需向银行逐笔提供纸质的合同、发票、报关单等材料,单笔付汇业务处理时间缩短至10分钟,较试点前下降70%以上。

上述政策发布后,企业全部货物贸易外汇收入均可自主选择是否进入待核查账户,有助于提升企业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9年12月末,广东外贸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入直接进入结算账户业务29.3万笔,同比增长26.5%,金额合计达385.7亿美元。

在企业跨境投资方面,上述政策允许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在符合“负面清单”管理的前提下,可依法依规利用资本金境内股权投资。据不完全统计,政策开始实施短短一个半月,已办理13笔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股权投资业务。同时,取消跨境股权转让所涉及的境内资产变现账户资金结汇限制,放宽外国投资者保证金使用和结汇限制,更加有利于外国投资者开展境内公司的股权并购、转让以及竞标等业务办理。

非银行债务人外债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后,企业在办理外债注销登记业务时不必再“跑一次”外汇局,可就近直接在银行办理。截至2019年12月末,辖区银行共为企业办理外债注销登记业务898笔。

此外,广东自贸区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片区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允许自贸区内试点企业的资本项目收入在结汇支付使用时,银行无需事前、逐笔审核真实性证明材料,便利企业资金运营。截至2019年末,广东共29家企业办理试点业务528笔,合计金额4.2亿美元,目前该试点政策正积极推广至大湾区。同时,还取消资本项目外汇账户开户数量限制,满足企业不同资金管理需求,使市场主体能更便捷的办理业务。

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3.26万亿

2019年,广东新增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企业22562家,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3.26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2.45万亿元,占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75.2%,同比增长20.7%。

广东成功获批在广东自贸区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体系业务,截至2019年末已开立账户83个,为南沙、横琴片区及境外企业办理相关业务131笔,金额折合人民币157.3亿元。在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试点业务,已确定336家优质企业作为首批试点企业,累计结算金额3.1亿元人民币。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贸易融资及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等多项创新业务,2019年,广东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收付金额896亿元、贸易融资及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784亿元。

此外,支持粤港澳居民赡家款、职工薪酬、探亲旅游等跨境收支使用人民币结算,全年个人其他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35.37亿元。促成港珠澳大桥通行费、车票款以人民币结算并已汇划5.17亿元。指导银行推动QFLP政策落地并为粤澳基金项目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截至2019年末粤澳基金第一批资金200亿元已全部到位,投资项目包括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配套设施、河惠莞高速公路、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等工程项目建设。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45.4%。

二代征信系统启动切换

央行征信系统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和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解决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促进金融交易、降低金融风险、帮助公众节约融资成本、创造融资机会、提升社会信用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9年底,央行征信系统收录10.2亿自然人、2834.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分别接入机构3737家和3613家,基本覆盖各类正规放贷机构;2019年,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分别为24亿次和1.1亿次,日均查询量分别为657万次和29.6万次。

2020年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启动了二代征信系统切换上线工作。二代征信系统是为了更好满足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征信需求,适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而建设的。与一代征信系统相比,二代征信系统在信息采集、产品加工、技术架构和安全防护方面,均进行了优化改进。

一是优化丰富信息内容,提升信息采集的扩展性、灵活性和便利性,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信息主体信用状况。二是优化信用报告展示形式和生成机制,提升信用报告的易读性、适应性和便捷性。三是改进系统技术架构,支持系统快速扩展和资源优化,大幅提升信息采集和征信服务效率。四是强化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用户身份管理、信息传输管理等,确保征信信息安全。

据悉,征信中心广东省分中心按照人总行征信中心统一部署全省总动员,组织广东省地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商业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于2020年1月17日18:00启动征信查询一、二代切换,直至1月18日凌晨1:30,全省人民银行征信查询服务点、商业银行及政务大厅征信查询代理点共380台自助查询机全部成功完成切换,所有未办结异议也已转录至二代征信系统。自1月19日起,全省89个人民银行征信服务点和158个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点将通过二代征信系统向社会公众提供征信查询和异议服务。

(编辑:李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