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以发展新技术为抓手,克服产业升级技术瓶颈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盘和林
2020-01-20 09:55

音频来源:南财音频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李克强总理在大会上讲话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产业基础和产业链脆弱问题凸显,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元。无论是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产业链韧性、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还是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都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发展赋能、为生活添彩。要瞄准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攻关,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增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力和新动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制造业,已经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内涵式发展,从规模速度竞争模式转向质量效益竞争模式。但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上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而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在一些影响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上没有实现重点突破。 

 当前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处于即将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5G已经开始商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形态,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而言,都是可以培育和发展成为新的支撑力和新动能的。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的突破逐渐成为引爆工业或科技革命的关键力量。原因就在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就是实现了更为广泛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这使得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信息产业本身,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对原有产业的赋能改造,同时催生很多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往往会改变整个经济乃至社会的形态。 

 在过去几十年,信息技术主导了世界各国制造业体系的技术升级,给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历史上,德国、日本、韩国正是因为抓住了信息化的机遇,才实现了本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而美国也是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信息化战略,从而奠定了其在信息产业领域长达几十年的领先地位。 

 而我国在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阶段,终于在5G时代实现了引领。正所谓“5G改变社会”,5G将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是更快的网速,其所具备的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通信三大特性,使得5G将会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石,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首先,这种支撑作用表现在5G通过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赋能改造。比如在工业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在深刻变革着传统工业的创新、生产、管理和服务方式,催生出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日益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的研发,并做出了不错的平台产品,比如海尔的COSMOPlat。 

 其次,这种支撑作用体现在为新应用的产生提供肥沃的土壤。正如3G催生了淘宝、京东等移动电子商务和微信等自媒体业务和社交应用,4G催生了视频业务、移动支付以及共享经济,5G也必然会催生目前无法想象的新应用。目前讨论得很多的AR/VR、8K视频等应用已经让人们对5G时代产生了无限的憧憬,而没有被人们大肆讨论的新应用,必将在爆发那天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国内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客观需求,而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此两大背景交汇的历史节点,我国应该以发展新技术为抓手,克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加快布局,抢占先机,同时大力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更多新产业新业态,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盘和林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