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中小企业最渴望三大支持:解决用工荒、降成本、金融支持

中国观察李燚 2020-02-15 07:00

“目前出台了很多动真格、真金白银的政策。”在周德文看来,疫情属于突发事件,唇亡就会齿寒,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员工应该共同分担,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让王丽始料未及的是,今年的返程之路会如此艰难。

“从没像现在这么期待上班,开始说是2月5日返岗,后又通知我们等到2月底。”作为北京一家私营餐饮企业的财务,疫情带给王丽的冲击,不仅是上班时间的延后,更是公司消费旺季的延后。

她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本为春节旺季预购的几十万元食材,没人消费只能部分通过外卖渠道销售;还有每个月睁眼就要掏的十几万租金和员工工资。

随着2月10日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复产,王丽心中升腾起一股期待:希望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能够早日通过审批,赶快忙起来。不过,摆在王丽们面前的,不仅有何时能返岗这道坎,还有公司能否熬过疫情冲击这道看不见的关。

中小企业的经营问题,一时引发全社会关注。在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上,一连5个问题都是围绕中小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财政部、央行、商务部、税务总局、工信部等多部委驰援,从财政补贴、贷款、税费、社保等多方面支持企业渡过疫情;此外,全国近30个地区也陆续出台政策,帮助企业减负稳岗。

规上企业先复工

复工潮启动已近一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开始复工的主要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

各地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月11日,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为26.3%;黑龙江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占比24%。

相对而言,山东规上企业复工进度要快一些。截至2月11日,山东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开工占比48.6%。

如果企业位于远离城区、人口密度小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那么获批复工几率会更大。截至2月10日,北京经开区已有近2100家企业实现复工复产;截至2月11日,长沙经开区超七成规上企业也已开始复工。

“疫情当前,肯定是先保证大企业和民生相关领域的企业先复工。”广东农惠通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老板杨炳尧对此表示很理解,他刚发出运往湖北的捐赠农产品,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申请复工。

拿到复工令,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尽早弥补疫情损失。为什么此次开始复工的规上企业较多呢?以浙江杭州为例,2月10日复工首日,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不能提交复工申请。

“因为从产业链而言,规上企业开始复工,产生对零部件的需求,才对中小企业有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梢。

“但复工复产,应该重点看中小企业。”张燕生说,因为中小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弱,更重要的是其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最大

“如果审批通过,我们这种中小企业2月24日就可以复工。”杨炳尧满怀期待,尽管复工时间较2月10日晚了两周,但好在企业员工只有100多人,且主要经营农业产品,“虽然受疫情影响公司营收同比锐减80%,但如果疫情半个月左右就会好转,对我们全年业绩影响并不大。”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杨炳尧这么幸运。近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课题组联合北京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公司针对全国31个省份1506家中小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受疫情影响,59.03%的中小企业预计全年营收下降20%以上,其中近三成企业预计营收将锐减20-50%。

但收入掐断了,开支却只增不减。每天都要接到十几个求助电话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举了个身边的例子:浙江一家170人的小企业,疫情期间营收中断,但工资、租金、社保、债务本息、货款、物流仓储费、预收款退单退款等等,一个都不能少付。即使每月只给员工发5000元工资,单工资一项每月就近百万。

一笔笔需要支付的账单,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问卷显示,从企业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的时间看,37.05%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31.6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2%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能维持4个月以上的企业占14.14%,8.96%的企业表示可以支撑6个月及以上。

“换句话说,如果疫情影响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85.74%的中小企业将难以维持生存。”课题组发起人、清华大学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武祥说,分行业看,餐饮业因疫情出现“暂时休克”,待疫情结束恢复经营会比较快,毕竟民以食为天;但更需要担心的制造业,尤其是出口型制造业,一旦订单丢失,整个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就会被中断,重新恢复时间会相对较长。

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中小企业真的是到了生死攸关的阶段。”周德文说,如果3个月都没有创造财富,光工资这一项就会成为压倒很多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述问卷亦反映出这一问题。受疫情影响,58.5%的中小企业反映“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是最大的支出压力;其次30.9%的企业备受租金和偿还贷款之苦。

稳住中小企业,就是稳住经济的“半壁江山”,一系列特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以北京为例,中小微企业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政府要求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

“目前出台了很多动真格、真金白银的政策。”在周德文看来,疫情属于突发事件,唇亡就会齿寒,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员工应该共同分担,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如何共渡时艰?周德文在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最渴望三大支持:一是解决用工荒,中小企业在工人竞争中更不具优势,即使复工复产,工人能否如数返岗也是未知数;二是降成本,企业期待政府能更大力度地减税降费,及取消部分行政费用。另外政府也要适当鼓励员工与企业共患难,通过暂时少领工资换来企业喘息空间,同时与工资挂钩的社保缴费基数等配套政策也要同步跟上;三是金融支持,希望能进一步获得利率下调、延还贷款及特定贷款等帮扶。

“随着复工复产潮的来临,企业家一定要增强必胜信心,千万不要倒在黎明到来前。”周德文说。

据悉,下一步中央将统筹考虑疫情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根据后续工作的需要拟定相关政策来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减轻负担,尽快复工复产。

(编辑:耿雁冰)

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全国各地实时查询·病例小区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