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视角面对面

梁信2020-02-15 07:00

多米尼克的儿子潘雅德自小在艺术家圈子长大,本身也是企业家和艺术收藏家。此次,多米尼克也偕同负责新画廊日常运营的潘雅德以双人快问快答方式接受采访,共同分享了父子二人不同的艺术喜好,和对艺术收藏以及对中国市场的见解。

法国前首相多米尼克。资料图片

潘雅德。资料图片

《21世纪》: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第一个收藏品是?

德维尔潘:事实上是从七岁开始的。当时我住在南美的委内瑞拉,收集的是代表来自委内瑞拉南部奥里诺科河流域印第安人的旧手表和火柴盒。也许是因为我在远离祖国的地方上学,一直以来我对收集不同小玩意的想法很着迷。我需要有些小物件和画作像同伴一样陪伴身边,丰富我的生活。

潘雅德:我是在毕业后来香港工作开始有了收藏的想法。赵无极是让我有这种想法的重要人物,他是连接了东西方艺术桥梁的艺术家。当时身在他乡让我意识到我是个法国人,我要捍卫法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其他不同的价值观。我用了整整五年时间才把他的一幅作品买下来,那也是我收藏的开始。

《21世纪》:你最喜欢的一到两位艺术家及理由?

德维尔潘:我要说的都是我非常亲密的朋友。一位是德国画家Anselm Kiefer,他以一种新的理解方式探索历史记忆,将绘画、诗歌、思想家联系起来理解世界。第二位是西班牙画家Miquel Barceló。他一直在世界各地旅行,渴望找到新的艺术形式和色彩用于创作,在原始艺术、历史艺术和最当代的艺术形式中反复试验。

潘雅德:赵无极毋庸置疑名列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榜首。他的作品如葡萄酒佳酿,初尝无有特别,后调余味无穷。

《21世纪》:父亲常年履任外交官,儿子从小接触各种国际环境。国际化的背景如何影响你的艺术观?

德维尔潘:这影响是决定性的。在不同的国家旅行和定居可以使人了解到世界各地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没有劣等文化或上等文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尝试理解不同看待世界和观察事物的方式,看他们如何在画布上呈现,这十分有意思,它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的人和文化。

潘雅德:我的观点跟父亲相似。因为从小在国外出生,在不同国家长大,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是人在适应某一种社会体系,适应某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把多样化视为优点,而非缺点。看待艺术也是一样,遇到我们不了解的事物,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拒绝或把他们边缘化。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艺术市场?

德维尔潘:中国是一个成长中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如今中国的收藏家如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这个市场仍缺乏组织框架和规则,我相信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此外,在艺术市场的变革中,亚洲收藏家也好,中国收藏家也好,他们要主动发现自己喜欢和想要收藏的东西,而非听由西方告诉他们什么才是好的。我相信来自亚洲和中国的藏家有能力做判断,这将深刻地改变世界艺术市场的格局,并带来新的面貌。

潘雅德:诚然,人们会看到中国市场有各种结构性的缺陷。但我在中国待了近十年,正是喜欢这里的没有框架,我喜欢中国这里还有很多需要去做和完善的事情。尽管西方市场已经构建好了市场框架,但那个框架仍有很多需要商榷和重建的地方。我们是在陪同和见证中国一步步实现自己想建立的市场,而非把西方市场固有的想法和模式套用于此地。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