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非重点疫情地区应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疫情防控关注 2020-02-15 07:00

非重点疫情地区尽快在整体上恢复正常的社会与经济秩序,是对企业最大的救助,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前提。

来源:南财音频

随着全国防疫工作的持续,一些舆论对经济发展的忧虑开始上升。因为除了湖北重点疫情地区外,其他一些地区的做法并不理性,人口流动性依然受限,企业复工率不高。这些情况需要改变,以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

我们不能以持续的经济停摆为代价,而是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进行科学防疫。避免经济出现风险的关键是非重点疫情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恢复生产和消费活力,让企业复工复产。

现在一些地方出台了各种救助企业的措施,但最根本的应该是尽快允许企业复工,解除各种限制措施,再加上这些救助政策积极发挥作用,企业才能渡过难关。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就是为企业创造复工的条件。保企业就是保经济基础,就是保发展命脉。

当前为一些企业解困,就是尽快解决无法复工的问题,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各地应该避免长时间的停工损害经济,最后不得已采取整体的刺激性政策。简单地采取刺激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为企业解困,任何想单纯通过继续扩大地方政府融资以及刺激地产业的想法,效果不会太理想。

当前,一些地方优先批准规模以上企业开工,因为它们与当地税收、GDP关系紧密。另一方面,将中小微企业复工时间大幅后延,一些地方的复工要求过于苛刻,让本来就脆弱的中小微企业雪上加霜。但这些企业为本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是市场活力最基本的体现。而且,一些救助性的金融政策则让规模企业优先获得,因为它们风险低、贡献大,同时也寄望于它们增加投资。这不利于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地方政府应该平衡施策,兼顾规上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协同发展。

我们必须清楚,如果全国各地继续限制企业复工,也可能会带来商品涨价潮。首先,防疫期间的消费消耗了大量存货,而企业复工缓慢可能导致供给出现短暂的不足,从而引起涨价;其次,规模型企业复工早,它们主要处于下游,作为零部件供应商主要是中小企业,这就会导致下游用完库存后,上游中小企业厂商因为复工难出现产能紧张与供给不足问题,导致价格上涨。复工企业的结构性、时间不同步性会干扰价格体系,导致市场预期不稳,增加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与风险。

我们必须清楚,复工慢对价格体系的干扰可能是短暂的,对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影响则可能是长期的、根本性的。中国在汽车、电子、医药、纺织等行业的全球产业链中占主要位置,很多境外企业依赖中国零部件,因此,能复工的企业需要尽快复工维护好这些需求。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纺织业的竞争性不可小视;美国也在评估医药等诸多行业过度依赖中国进口带来的风险。我们需尽快恢复经济秩序,打消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评估“供应过于集中的风险”的念头。

我们必须清楚,如不坚持科学防疫和理性复工,不仅仅是自春节以来的社会消费大幅减少,由于一些企业亏损、失业挑战以及部分群体收入降低,将会深刻影响后期社会消费能力以及企业的投资计划,从而影响就业,引起连锁反应,不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种广泛的影响是无法通过刺激性政策完全消除的,因为刺激性政策产生的资金只会流向特定的少数行业与企业。

因此,非重点疫情地区尽快在整体上恢复正常的社会与经济秩序,是对企业最大的救助,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前提。这不仅关系到当前企业的命运与就业民生,还关系到中国经济长远的发展。目前,江西省已经打响全面复工的第一枪。那些日新增病例仅为个位数的省市,也应该在统筹科学防疫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有序全面复工,迎接春天的到来。

(编辑:欧阳觅剑)

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全国各地实时查询·病例小区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