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数据精准防控保障复工复产 包车包机包专列“抢工人”

疫情防控关注卢常乐,金苏美 2020-02-21 07:00

疫情五色图、健康码、精密智控指数、复工率五色图……这些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内容,推进了疫情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构成了疫情当前“浙江样本”的有效实施路径。

在持续多日的严厉防控下,全国范围内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处于相对稳定期。在此背景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如何科学有效地推动二者兼顾,正成为湖北以外地区的当务之急。

在“一图一码一指数”的精密型智控下,浙江的复工复产正在加速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浙江省经信厅获悉,截至2月18日,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已经复工31965家,复工率超过72%。

同时,复工企业逐渐释放出恢复生产活力、产能持续爬坡的积极信号。在规上工业复工企业中,有33.7%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到50%以上,比2月17日提高了1.4个百分点。自2月9日启动复工以来,浙江尚未发生因返工导致新增确诊病例。

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数字背后,是一张张浙江首创的数字与图表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五色图、健康码、精密智控指数、复工率五色图……这些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内容,推进了疫情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构成了疫情当前“浙江样本”的有效实施路径。

受访专家表示,浙江的创新与务实精神已经深入到经济发展的血脉中,即使在疫情面前,浙江对经济发展的迫切之情也没有停滞。纵观浙江的一系列经验与做法,正是因为前期疫情管控治理能力强,为复工复产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借力大数据的优势资源禀赋,保障了后期防疫和生产两手抓牢的实际成果。

浙江的“硬核”复工之路

在2月19日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葛平安指出,浙江省外务工人员总数达到1984万,占全省用工的51%左右。

作为省外务工人员的用工大省,为了破解“用工荒”、“返程难”等难题,疫情影响下的浙江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措施。一方面,浙江各地接外省员工复工频出高招;另一方面,针对来浙务工人员更是出台了各类“花式补贴”。

从湖州跨省市客运包车为企业“点对点”接送外来务工人员,到杭州开行全国首趟免费复工专列,组织外省员工返程,再到嘉兴嘉善包机免费接回上百名员工……包车、包专列、包飞机,不断升级的外省员工返浙“待遇”吸足了人们的眼球。

在义乌,当地政府部门推出了自行返义员工费用补贴、初次来义求职人员3日免费食宿等政策。值得一提的是,义乌针对外籍采购商也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如航班经济舱费用全额补贴与免费食宿等。

为了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宁波也出台了政策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按每人500元标准补助企业,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30万元招工补助。湖州更是启动1亿元的专项资金,对企业新员工每人补助1000元,鼓励企业实现复工复产。

在浙江,一连串的复工复产政策举措,不仅帮助企业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迅速实现了开工营业,同时也缓解了疫情对企业所造成的实际经营损失,帮助企业逐渐渡过难关。

“作为室内定位技术服务提供商的科技型企业,我们的产品系列中有一类是面向线下客户(如购物中心等)。线下客户仍处于复工阶段,疫情对我们的客户拓展也是有影响的。但政府切实为企业实现复产复工推出了诸多实际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杭州十域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在杭州当地政府积极推进的复产复工有效措施帮助下,尽管公司线下业务尚未恢复,但员工已经分批次返工。

除此之外,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企业所在的杭州江干区,当地管委会还对公司复产复工后所涉及的税收、招工等进行了补贴,并有望于后期针对复工企业出台更直接的补助措施。

平衡防疫与生产的浙江样本

为何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关键时刻,浙江能在全国率先掀起包车包机包专列接员工返程潮流?

这背后不仅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行动前瞻性,更体现出浙江在疫情防控方面所拥有的保障能力与治理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早在疫情爆发初期,浙江省对形势判断的敏锐性与行动的迅速性已经显现。1月23日上午,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而彼时疫情中心的湖北省尚且仍处在二级响应阶段。

“浙江目前复工复产的积极主动是对前期疫情防控成果自信的表现。”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后,浙江已经由“封闭式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进行转变。目前,浙江省推动的“一图一码一指数”正是配合浙江分区域、分时段、分行业有序开展复工复产的重要抓手。

其中,浙江首创的“疫情五色图”对各县(市、区)疫情风险状况进行区分化精准评估,目前已经进一步细化并下沉到各个乡镇街道,使精密智控理念贯穿基层。

2月11日,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随后迅速扩展到浙江全省。紧接着,健康码在推出一周之内落地超过100城,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数字化防疫的标配。

除此之外,在开通健康码的基础上,浙江还推出了“白名单”机制,纳入白名单范围内的人员,在经过身体检测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可以不采取医学隔离观察措施,为复工复产加上防疫的“双保险”。

与此同时,浙江还积极抓好智控指数,即管控指数加畅通指数,不仅要对新增病例、外省输入病例、聚集性疫情等进行严格管控,又要努力加大人流、物流和商流的畅通度。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近一段时间以来,浙江通过种种不断首创的各项举措与政策内容,已经成为当前疫情防控下全国多地保障复产复工举措探索的切实有效实现方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务实已经深入到浙江发展的血脉之中。”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建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浙江人敢为人先的传统文化禀赋,推动着浙江不断地思考与开拓自身的行动边界。

另一方面,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中小企业面对疫情的承受能力有限,浙江政府也责无旁贷必须积极推动复产复工,以顶住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压力。

“除此之外,浙江还拥有较强的数字经济资源禀赋,遇到问题会考虑如何运用数字经济来解决问题。”陈建军告诉记者,浙江数字经济的资源禀赋优势在落实保障各项举措创新时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特别是大数据与云计算,为当前浙江的防疫工作与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78.23亿元,占GDP比重达9.9%,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到20.7%。

“浙江拥有在危机之中把握机会的能力。”潘毅刚在采访中也表示,正是因为疫情管控治理能力强,政府将防疫和生产两个目标的正确结合,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加之浙江对经济发展的迫切希望,促成了目前浙江复产复工的激情不断高涨。

(编辑:李博)

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全国各地实时查询·病例小区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