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全球产业链观察”系列之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2-27 07:00

只要继续推进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位置会进一步巩固。

音频来源:股市广播

新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一部分国内企业相当长时间的停产,导致一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对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和国家形成冲击。美国一些官员趁机呼吁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与此同时,美国也在收紧对中国出口科技产品的限制,试图通过组建全球联盟,切断中国科技产业的供应链,破坏中国的产业升级进程。对此,我们报以高度关注,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加以分析。

事实上,最近几年,企业外迁以及美国对中国逐步实施科技封锁等情况一直在发生。一部分企业外迁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生产成本逐年增加,而美国对中国实施加征关税的做法也影响了一些企业将部分产能转移。但总体而言,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并未受到影响。此次疫情给了美国一部分政客呼吁制造业回归的借口,比如要求美国摆脱对中国医药供应的依赖。而中国停产也的确对全球汽车、服装、电子等产业构成了影响。但疫情是暂时的意外冲击,并不会构成外企撤离的动机。

目前,我们高度关注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主要是以负责任的态度,避免国内防疫措施对其他国家的企业造成更大损失,也是尽力稳定中国外贸的国际市场份额,防止订单转移。因此,必须尽最大可能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增强中国市场环境的确定性,尽可能给国内外企业降低不确定性风险。

判断供应链、产业链不会因为疫情、贸易战等情况发生大规模外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不是单纯的生产者,而且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者。数据显示,在20个主要行业中,中国有17个行业的消费份额在全球总消费中占比超过20%。以信息电子行业为例, 中国的手机销量大约占到全球销量的40%,电动车销量占到64%,半导体消费占到46%。当中国既是全球制造业的供应方,也是主要市场的时候,国内供应链与产业链首先满足国内需求,因而不可能发生全部转移的情况。由于中国生产满足国内与国外市场需求,巨大的规模效应导致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而可以巩固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有这个优势。

现在,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的确在市场化重组,但重组依然以中国为中心进行。首先,随着中国向制造业高价值端前进,进一步强化了亚洲经济体与中国的产业联系,使得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属性加强,亚洲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地位更加巩固。中国是韩国、日本、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以韩国三星为例,它在中国生产零部件,在越南组装。从国内转移到东南亚的服装业、电子业等,大部分供应链依然在国内,东南亚国家有限的劳动力规模使得他们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得不依赖从中国进口。未来或许有更多的下游组装部门迁往亚洲其他国家,但他们不会取代中国,而是形成更紧密的地区供应链体系。

其次,中国不断增长的庞大需求以及持续的产业升级使得产业链、价值链更加本土化,这表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中内需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而外贸的比重在不断降低。比如,中国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供应链不断取得进步,面板、智能芯片以及其他重要的零部件国产化率越来越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吸引了诸多国际企业来华设厂。中国出现了华为、京东方、中芯国际、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车、富士康等一大批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正在培育出国内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与此同时,中国在轻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占据全球最大出口国的地位,生产全球一半的服装和纺织品。

因此,只要继续推进改革,同时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位置会进一步巩固。中低端产业的一些地区性重组是不可避免的,而价值链中高端领域的国产化率会不断提高。

(编辑: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