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债券“入摩”效应:海外机构超配中国国债避险

陈植2020-02-29 07:00

“随着中国防疫措施成效显著令中国经济基本面好转,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不再将人民币债券视为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的组成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大类资产配置类别,这意味着他们对人民币债券的配置需求远远超过他们此前的预估。”

人民币债券国际化再下一城。

2月28日,摩根大通公告称,9只符合资格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从即日起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Government Bond Index-Emerging Markets, 简称GBI-EM),相关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在完全纳入后,人民币债券将达到指数10%权重上限。

这意味着人民币债券继在去年4月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后,又成为第二只国际主流债券指数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已将中国债券市场列入指数观察名单,将在3月宣布是否纳入。

高盛预测,鉴于跟踪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的资产规模约为2260亿美元,此次“入摩”将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引入约300亿美元境外指数追踪资金,还会带动大量主动投资资金介入。

“其实,众多海外投资机构已经以人民币债券纳入GBI-EM为契机,持续加大人民币债券的配置力度。” 对冲基金MKS PAMP分析师Sam Laughlin向记者透露。

多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吸引他们赶在人民币债券纳入GBI-EM之际大幅加仓人民币债券,还有两大驱动力,一是近日中美利差创下160个基点的年内高点,二是人民币汇率在疫情全球扩散期间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具有较强的抗跌性,令他们倾向超配人民币债券博取阿尔法超额收益。

投资机构寻求避险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人民币债券纳入GBI-EM前夕,不少海外投资机构早已摩拳擦掌。

“我们其实已按照GBI-EM的3%权重配置了人民币债券,如今随着人民币债券正式纳入GBI-EM,我们打算在未来一个月内,将人民币债券的权重比例提高至4.5%。”上述美国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之所以配置步伐大幅快于GBI-EM,一个重要原因是疫情全球化扩散导致他们对资产分散配置的避险需求骤然升温。

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本周初他所在的对冲基金决定将新兴市场资产的投资比重从18%增加至25%,但当基金研究人员发现人民币债券与欧美债券的波动相关性明显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债券后,基金高层迅速做出新的决定——迅速抬高人民币债券在新兴市场资产的比重。

记者多方了解到,采取上述操作的,还有众多海外主动投资型机构。

“一开始我们打算在GBI-EM将人民币债券权重提高至4%之后,再考虑配置人民币债券,因为那时人民币债券波动对我们投资组合跑赢业绩基准会构成明显影响。但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扩散导致投资策略全面转入防御的情况下,基金内部改变了原先规划,转而跟随GBI-EM权重变化及时加仓人民币债券。”一家美国固收类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背后,是去年4月人民币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期间,基金内部对人民币债券投资规模与渠道(比如债券通或QFII等)还不够熟悉,只能从去年8月起才逐步配置人民币债券。如今他们不但熟谙不同渠道的交易成本与资金结算效率,还能通过海外金融衍生品对冲人民币债券持仓所带来的利率与价格波动等风险,因此基金内部加快跟随GBI-EM配置人民币债券的步伐,也在情理之中。

在这位美国固收类基金负责人看来,基金之所以加快投资人民币债券步伐,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抵御美债收益率持续创新低所造成的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净值大幅波动冲击。截至2月28日18时30分,受避险资本涌入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影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再创历史低点1.183%,但基金内部担心,若美联储执意不降息导致美债收益率大幅反弹至1.3%,他们的杠杆型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净值将面临逾5个百分点的剧烈波动,这是基金出资人不愿看到的“风险”。

“鉴于人民币债券的海外资本占比依然较低,令其与欧美债券价格波动的正相关性不强,因此提前超配人民币债券可以很大程度平滑杠杆型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的净值波动幅度,凸显投资策略的稳健性。”他向记者指出。基金内部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将在2.65-2.85%之间徘徊,就波动幅度而言明显低于同期美债。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预计,根据历史经验,在弱经济和宽货币的组合下,2020年上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区间在2.6%~2.8%,呈现平稳波动趋势。

在对冲基金Thread needle资深策略师EdAl-Hussainy看来,随着海外主动投资型基金加快跟随GBI-EM指数配置人民币债券,今年海外资本加仓人民币债券的规模依然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事实上,随着中国防疫措施成效显著令中国经济基本面好转,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不再将人民币债券视为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的组成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大类资产配置类别,这意味着他们对人民币债券的配置需求远远超过他们此前的预估。”EdAl-Hussainy指出。

海外资本持续青睐人民币债券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海外机构之所以采取超配人民币债券策略,还有另外两个重要驱动力,分别是疫情全球化蔓延导致中美利差再度大幅走高,以及人民币汇率在疫情全球扩散期间反而呈现平稳波动态势。

数据显示,2月下旬以来,受避险资本追捧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影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1.32%骤跌至纪录低点1.183%,令中美利差(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骤然扩大至163个基点,创下年内最高值。

“这意味着海外投资机构通过抵押美债筹资,再买入同期人民币国债所获得的无风险收益回报,已经超过直接买入美债。”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告诉记者。这驱动过去一周众多日元利差交易资本纷纷将手里的美债抵押换取资金,转而买入人民币债券博取更高的收益。

在他看来,正是这种利差交易悄然兴起,加之美元指数冲高回落,令人民币汇率从2月下旬起开始触底反弹,截至2月28日18时30分,在岸人民币汇率触及6.9876,较2月20日报价回升了逾400个基点。

“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很多海外长期投资型机构也纷纷加入增持人民币债券的阵营。”他指出。究其原因,汇率企稳令离岸市场远期汇率掉期交易点数走低,整个汇率风险对冲交易操作成本随之较月初下降约15个基点。这对长期投资型机构而言,具有不小的收益吸引力。

一位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透露,近期他所在的投资机构打算再买入逾亿元人民币债券,将人民币债券配置比例提高至4%左右,较去年底增加约1个百分点。

“我们加仓人民币债券,不仅仅是为了博取中美利差走阔与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走低所带来的超额回报,而是中国防控疫情措施已取得良好成效,令我们无需担心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会出现失速下滑状况,而这恰恰是某些疫情扩散国家所面临的软肋。”他强调说。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