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有了国家认可的新职业身份,“网约配送员”正式进入中国职业大典。
近日,人社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网约配送员等16个新职业。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新职业名单发布工作开始,至2009年,我国累计发布了12批次120多个新职业。2019年发布的新职业是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后的首批,此次发布新职业是第二批,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领域。
美团副总裁兼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分析,16个新职业纳入职业大典,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职业信息迭代扩容与时俱进,对新职业进行规范,有利于企业、互联网平台等加快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对劳动者而言,有利于增强劳动者从业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
新技术新需求催生新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这批新职业涉及的行业包括工业互联网、VR(虚拟现实)、供应链管理、外卖、AI(人工智能)、新媒体、大健康、无人机、装配式建筑等产业。
16个职业具体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
人社部称,这批新职业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由生产制造和建筑领域的技术革新催生而出,二是由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孕育而出,三是由健康照护服务的大量需求派生而出。
在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是近年建筑领域的新职业。武汉疫情期间,快速建成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就是装配式建筑的代表。201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次发文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相应的人才需求也在增加。
来有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网约配送员为例,这是“互联网+服务业”和“智能+物流”的关键环节,通过驱动即时配送行业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并支撑社会创新,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转换。
近十年时间也是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十年,新技术的介入,使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更加高效、精确,新职业涉及的工种范围增长明显。
每逢春节,网络上都有“如何向老家亲戚讲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相关段子。三部委关于新职业的发布,一方面为部分新职业正名;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将加快技能类新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引导相关产业发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适应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马旗戟认为,职业设立是先有需求再有岗位,然后有市场,最后才是职业岗位的设立。国家层面推出这16个新职业,也预示着未来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数字经济时代就业新机会
新职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之一。
2018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伴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壮大,数字经济领域将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2019年美团点评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等共同发布的《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数字经济时代,生活服务业不仅在新兴消费需求下催生出一批新职业,也在互联网改造下诞生出一批传统服务业中的“数字化”新工种。
以外卖小哥为例,新职业称之为“网约配送员”,在此次武汉疫情封城期间,他们已经成了武汉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媒体称“他们运送食物,也传递希望”。
受疫情影响,春节以来全国范围内线下门店大多闭门,不少服务行业从业者开始以“短期打工”的形式成为网约配送员。
京东发布了“人才共享”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等员工在此期间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盟,京东集团联合旗下达达快送平台招募3.5万名正式及临时员工。
自1月20日至2月23日,美团平台共新招聘7.5万名劳动力成为外卖骑手,其中有六成以上是众包骑手,有正式工作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接单赚钱。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包等新经济业态,催生了更多灵活工作模式。与数字经济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相比,职业名单的更新也显得日渐迫切。鉴于数字经济平台为就业提供的空间,更多的工种将进入新职业名单。
来有为还表示,新职业迭代扩容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新职业信息迭代扩容将推动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上和企业生产实际相适应,提升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衔接。
来有为分析,新职业扩容有利于完善我国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将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统一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快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工作,有利于建立动态更新的职业分类体系,完善职业标准体系,明晰从业者成长路径,提升从业者的技能和专业性,同时也增强就业的稳定性。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