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的萌版“吞金兽” 疫情防控期网课开销知多少?

叶麦穗2020-03-05 07:00

忽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被动宅在家里,学生复课时间也几次延后,至今仍没有明确时间点。不过宅在家的“神兽们”(孩子)也不是无所事事,随着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各种网课补起来。据了解,北上广深一个中产家庭在疫情期间支出的养娃成本在2到5万之间,除了主课的补习之外,各种琴棋书画也是一样也不能少,有家长调侃,“从中产到破产之间只有一个假期” 。

疫情期间各种培训全开

陈巧巧是名全职家庭主妇,先生在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任职,薪酬颇丰,在别人眼里,她是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不过,陈巧巧却有更长远的焦虑,目前家庭的支撑全靠自己的先生,但是互联网企业竞争残酷,40多岁的先生目前是中层,继续晋升的机会已经非常有限,而且随时有可能因公司“减员增效”而被裁员。而一旦失业,目前的生活水准肯定是难以维持的。

其次则是不断升高的育儿成本。

“我的女儿现在刚好面临小升初,这次疫情在家宅的时间比较长,害怕耽误课程,所以各种补习走起来。三门主课的寒假培训,每门课7次,每次两个半小时,一门1680元,三门加起来就5040元。其中语文一直是属于拖后腿项目,还报了一个一对一的网课,每次600块钱,一周上2次,总共是十次课6000块。此外还有网络英语口语课,一次120元,每次25分钟。还有目前最流行的PYTHON编程课,以及钢琴陪练课,钞票像水一样哗哗往外流。”陈巧巧对这种繁琐的流水了然于胸。

此外,为了让小升初的简历更有含金量,陈巧巧还给女儿报名了四月份考试的PET(Preliminary EnglishTest,是剑桥通用英语五级系列英语证书考试的第二级)。

“PET比学校的课本难度增大了不少,不但考察听力还考察口语,如果不进行考前培训,‘裸考’通过的概率渺茫。自从报上名之后,各种培训班接踵而至,现在陈巧巧的女儿每周六、日上午各上半天,十节课3680元。” 陈巧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PET含金量较高,因此一席难求,不少学生为了考试,甚至要去外省,“我算幸运的,抢到了本地的考试点。如果抽中外省,比如湖南、福建,都是广东考生经常去的考点,还要搭上高铁费和住宿费。”

陈巧巧表示,由于这次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来说,2万元的培训费只是标配而不是超配。“他们班里有45个学生,老师统计课外的辅导情况,全班全员都有课外辅导的经历,无一例外。班里有学生,疫情期间,报了12门课,比上学时还忙,仅英语一门就报了3种培训课。”

陈巧巧笑称现在的小朋友都是萌版“吞金兽”。

陈巧巧算了一笔账,去年同期,她女儿的补习费是10080元,今年则直接涨到了2万以上,翻了一倍。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此前没有疫情的时候,学校的课程安排得较满,补课一般是周末或者课后,能够补课的时间有限,但现在是疫情期间,学校暂时没有复课,白天几乎都闲着,“与其偷偷的打游戏,不如把课程安排得满满的。”

疫情也加剧了培训机构在线上的抢夺战。一家K12(国民教育小学到高中)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李俊涛告诉记者,这次疫情发生得猝不及防,第一期的培训课还可以在网下上,后面则全部转到网上。“我们用class in上课,学生和老师的摄像头都要打开,老师可以实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督。现在疫情期间,多数学生和家长也都能接受网上授课的模式。”

K12是资金争夺重点

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长假,这个疫情让寒假变得超级漫长,希望在假期脱胎换骨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大有人在。

“疫情期间,我们不但有普通的跟班课程,还有各种查漏补缺的课程,以及冲刺课程。比如现在最热的小升初,由于疫情突然而至,导致线下密考彻底停摆,争取公校的重点班成为开学之后的重点工程,因此我们特意开设了‘抢跑新初一’分班测特训营。”上述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表示。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36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8年的1432亿元人民币,并预计从2018-2023年年复合增速进一步提升到37.2%,到2023年线上教育行业收入规模将达6963亿元人民币。而这其中,增速最快的是K12课外培训赛道。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目前在线教育市场主要是成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为主,K12占比不到20%。但增速是最快的,这也是为什么行业巨头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军K12线上课外培训的动力。

国信证券(香港)金融控股分析师杨晓琴认为:目前在线教育市场集中度很低,2018年几个上市在线教育头部公司市场份额都没有超过1%,但未来行业龙头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由此判断认为,行业在去年出台的课外培训机构管理政策规范下,正常淘汰出清落后产能;疫情会淘汰一部分生存能力较弱的纯线下培训机构;线上教育机构不同于线下受制于空间范围;5G全面商用即将实现,对在线教育又将是一次质的升级,进一步缩小线上和线下教育体验差异。现在在线教育发展的主要痛点是:获客成本不断攀升导致盈利困难,疫情带来的流量红利对行业意义重大。

不过也有在疫情中“重伤”的机构。

骆东明的游学机构原本经营得风生水起,现在则遭遇倒春寒,面临难以为继的困难。骆东明曾是当地的高考状元,下海创办游学机构已经5年,他的游学机构已经经过了两轮融资,发展原本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寒暑两个假期一直是游学机构最忙的时段,我们早就设计好了一系列的课程,但疫情一来,所有的准备都泡汤了。现在员工都各回各家,目前主要工作就是在维持一下我们公众号的更新,如果疫情再持续2个月,压力会很大。”骆东明表示。

(编辑:李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