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之全球疫情观察:面对大流行病,中欧积极合作防疫!

南财快评郎加泽仁 2020-03-13 18:29

随着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COVID19 为全球大流行病,防疫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主题。就在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病的同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的疫情高峰期过去了,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德国将进入一个高发期。中欧之间的疫情形态发生变化,中欧之间的合作抗疫也就非常重要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在分享疫情信息、疫情防控措施等方面积极合作。2020年1月23日,中国政府作出决定,对疫情始发地武汉进行隔离封城,此后隔离面为逐步扩大至全国。此后,欧盟及欧洲国家随即向中国提供了支持与帮助,共同抗击疫情。目前,中国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欧洲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意大利的疫情迅速扩散,确诊人数剧增。应意方的请求,中国立即决定在疫情数据、医疗救治方案、医疗物资等方面提供帮助。

 笔者将从六个方面总结了中欧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可以说从COVID19爆发到走向全球大流行病,中欧防疫的合作都堪称国际表率。

(一)中欧高层领导频繁交流与沟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高层领导人之间互动频繁,就共同关心的疫情进行交换意见,这也意味着中欧合作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特别是在这一特殊又关键的时期,电话交流成为中欧高层领导人使用的最为适宜且安全的外交互动方式。 

疫情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继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通过电话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习近平主席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中国愿与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并表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抗击疫情。同时,欧方领导人对中国及时采取行动、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分享疫情表示赞赏,并表示欧方将会力所能及地向中国提供支持与帮助,愿与中国一道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愿与中国加强在卫生领域的合作。

 2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范得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通话,并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行交流。冯德莱恩表示,“欧盟高度尊重和认可中方为防控疫情采取的措施,钦佩中方应对疫情行动的速度,愿尽己所能、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向中方提供帮助,将协调有关成员国为中方采购医疗物资提供便利”。2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话时亦表示,“希望包括德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保持理性,支持中方防控疫情的努力,保持双方正常往来,加强国际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也希望德方为中方通过商业渠道从德国采购医疗物资提供必要便利”。此外,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应约同英国内阁秘书兼首相国家安全顾问塞德维尔通电话;2月13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柏林同德国外长马斯举行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后共同会见记者;2月26日,王毅部长在北京会见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 

国家高层之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对防控疫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通过高层的沟通与交流,国际社会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的疫情,以及了解中国是如何抗击疫情。通过交流与沟通,中方领导人反复强调:中国政府尽最大努力遏制疫情蔓延,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呼吁国际社会认可、尊重并支持中国作出的不懈努力。中国政府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指导下做出了巨大努力,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专业意见公开分享疫情信息。另一方面,欧洲疫情扩散以来,中国政府表示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力支持、帮助欧洲各国应对疫情。 

 (二)医疗物资援助

 欧盟与欧洲国家提供的医疗物资援助  收到中国关于防护装备需求的信息后,欧盟应急响应协调中心(Emergency Response Coordination Centre)立即协调了所有欧盟成员国,以便利提供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欧盟已通过各种渠道支持中国。首先,根据《跨境健康威胁决定》文件,欧盟委员会通过三个关键机制(预警和响应系统,卫生安全委员会和卫生安全委员会的传播者网络)与成员国进行协调,这些机制“支持合作,快速交换信息,迅速监测和协调应对COVID-19准备和响应措施”; 其次,委员会在欧盟有关机构的支持下,正在提供与病例定义有关的技术指导,以用于医疗机构的诊断,感染预防和控制,有关治疗方法和疫苗的最新信息等; 第三,委员会为促进全球对新冠状病毒的防备、预防和遏制,给各个部门分配了资金; 第四,委员会通过欧盟民事保护机制,一直在协调对华援助的工作,并为欧盟成员国撤侨航班的旅行费用提供资金。具体而言,作为一种及时的反应,到2020年2月1日时,在欧盟紧急应变协调中心的呼吁下,欧盟成员国总共动员了12吨防护用品。到2月21日,法国、德国、意大利、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向中国提供了超过30.5吨的个人防护物资(包括口罩、手套、温度计、防护服和消毒剂),运输费用由欧盟民事保护机制共同资助。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随时准备向中国提供进一步的援助,以保护中国的一线卫生工作者并控制疫情。在30.5吨的防护用品中,意大利于2月14日向北京的中国红十字会送出了1.5吨的防护工作服和口罩;法国授权的一架空客A380运送了20吨的防护物资,该飞机于2月19日从巴黎戴高乐机场飞往武汉,其中法国物资占大多数(17吨)。法国外交部的危机与支持中心统筹安排20吨的货运行动,并与法国驻北京大使馆和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密切合作;捐款来自各行各业,包括由法国外交部动员的公共部门、团结与卫生部、自愿要求加入这一行动的LVMH集团、以及民间的捐款(特别是武汉大学校友会)。通过合作,法国撤侨航班把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提供的援助物资运至中国。诚然,欧盟成员国在帮助中国方面有着强有力的合作,以便及时地把紧急物资运输至中国。 

2月1日,德国通过专用飞机把6吨消耗品运至武汉,该物资立即在有关医院使用,在华的德国公司也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包括财政援助和物资。2月18日,由于对防护物资和消毒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中国一直面临短缺的问题,第二架飞机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运送了8.7吨的援助物资,价值超过15万欧元,其中由德国红十字会和萨克森红十字会以及拜尔斯道夫和舒尔茨回收公司(Beiersdorf and Scholz Recycling)提供,德国联邦外国办事处(German Federal Foreign Office)与中国当局密切协商组织并资助了运输,以便迅速地将物资运往急需的地区。派往武汉的撤侨飞机用于运输中国当局需要的医疗防护用品。 2月15日,意大利援华医疗物资从布林迪西机场法网中国,该批物资共计约18吨,其中意政府援助物资2吨,旅意华侨华人捐赠物资16吨,包括医用防护服、防护口罩等 。 

英国各个民间团体也提供了医疗防护用品。据悉,汇丰银行(HSBC)、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 Plc)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已捐款,GV Health Ltd捐赠了超过270箱消毒用品,Royal Mail等物流企业提供了物流服务。除此之外,一些国家直接向世卫组织提供支持,世卫组织正在评估中国乃至全球的局势。例如,荷兰政府向世卫组织提供了额外的一百万欧元紧急资金,并表示坚决支持中国和世卫组织共同抗击冠状病毒。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最新报告,截至3月2日,承诺或宣布向中国提供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援助的62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46个国家和一个国际组织的援助物资( 包括欧盟和11个欧盟成员国)已经到达中国。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承诺或宣布提供帮助,例如英国、挪威和塞尔维亚。毫无疑问,通过提供物质援助,国际社会和各国都非常支持中国抗击新冠病毒。 

中国向意大利提供医疗物资援助   3月10日,中国外交部长和意大利外交部长通过电话连线交流疫情。王毅部长向迪马约部长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收到数个欧洲国家的订单,但是中国将会优先生产意大利的通气机订单。同时,中国政府已指示其企业出口两百万副医用口罩,中国已经做好准备寄送10万副高科技口罩,2万个防护服,5万支试子。3月11日,中国官方宣布,紧急调派大批医疗物资和顶级专家远赴意大利支援,并与意大利签署了援助条例,为意大利抗疫做足了“后备保障“。3月12日,中国东方航空排出一家A350飞机专程护送中国红十字会赴意大利抗疫专家组9名医疗专家和31吨医疗物资(包含ICU病房设备、医疗防护用品、抗病毒药剂、已康复病人的血浆等)从上海直飞罗马。

 除国家层面的合作之外,中国旅意侨团和中国民间社会,也成为了意大利抗疫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例如, 3月9日,米兰中国文化联合会向意大利米兰国立SACCO中心医院递交了捐助款。另外,中国企业小米向意大利民防保护部捐赠了数以万计的FFP3口罩,以帮助意方阻止疫情扩散、减小意方医疗防护用品紧缺的压力。小米在物资捐赠箱上贴着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一句话:“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 国际小米公司总裁周守子表示,小米在意大利的持续增长和快速扩展与我们的用户,粉丝和公众息息相关; 因此,捐赠举动既是要向意方表示感谢和支持,又是表达我们在这个国家拥有归属感的有行证明。

 与此同时,浙江省向在意华人提供了386万件(或说4556箱)防护装备。3月11日上午,一架货运飞机装载着26.4吨医疗防护物资从杭州起飞,经比利时列日市转意大利,物资包括一次性使用口罩、N95医用口罩、护目镜、医用手套、及其他防护服等。据悉,约有30万浙江人居住在意大利。浙江侨联副主席张维仁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外海华侨通过各种方式购买防护用品帮助家乡抗击疫情,现在他们面临困难,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提供支持。 

(三)派遣医疗专家协助意大利抗击疫情 

截止3月11日,意大利已经累计确诊病例10283例,单日新增1063例,累计死亡631例,这引起了社会恐慌。在意大利疫情病毒日渐严峻的情况下,意大利紧急向中国求助,求助中国派出医疗专家前往意大利,协助意大利共同抗议疫情。中国接到请求后,也派出了医疗专家前往意大利。3月10日,中国外长和意大利外长通过电话连线后,王毅外长表示,中国将派医疗团队赴意协助抗击疫情。据悉,专家团队一行9人将携带重症监护设备、医疗防护用品等物资,于3月12日,从上海出发赴罗马。 

与此同时,中方还同意大利等国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合作,交流分享医疗救治经验。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多位专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意大利卫生部专家进行了视频会。中国地方省市医疗机构也同意方开展了远程医疗等对口交流。意大利国家卫生研究院传染科主任表示,意大利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中国学习,包括护理治疗、抗病毒药的使用等。 

(四)成立中欧联合抗击疫情专家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欧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中国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同欧盟委员会健康总司、欧洲疾控中心专门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合专家组。3月11日,专家组举行了第三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电话会,就欧洲各国和中国的疫情最新进展、防控措施、诊断筛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同意进一步加强专家间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共同抗击疫情,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与欧洲呼吸学会负责人进行了视频连线,向欧方介绍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经验。 

面对疫情,国际团结与合作至关重要。耿爽指出,中方愿同欧方进一步加强疫情信息互通,交流防控经验和技术,并开展诊疗方案、药品和疫苗研发等领域合作。相信通过包括中国和欧洲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全球抗疫斗争的胜利。 

(五)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援助 

在抗击疫情的全球层面,中国政府决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以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在统筹组织、协调、合作疫情工作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帮助世卫组织,既是帮助各国抗击疫情,亦是帮助自己。中方此次捐款,就是响应世卫组织的呼吁,以实际行动支持世卫组织继续发挥好专业优势,在抗击疫情的国际行动中更好发挥协调作用,特别是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中小国家筑牢应对疫情的防线。帮助中小国合理应对疫情,不仅利于各国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更有助于控制疫情大面积扩散。 

(六)中国驻欧使领馆在中欧共享疫情信息、分享防控经验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多点爆发,并呈现在多国快速扩散态势,2020年3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外交部召开远程视频会议,与我国驻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七国使节进行通话,了解情况,交流信息,部署工作。目前,中国抗疫斗争已取得重要进展,欧洲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应对防范境外输入风险成为抗击疫情工作重中之重。中国驻欧使领馆不仅在防范境外输入风险方面发挥着作用,而且在控制疫情扩散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各使领馆与驻在国加强抗疫公共卫生合作,安抚并帮助当地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人员自我防护,维护海外同胞合法权益等方面所做工作。同时,驻欧使节就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接受各国电视台专访和报刊媒体采访,旨在促进欧洲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防控措施等情况的了解。王毅外长强调,驻外使领馆要与驻在国保持密切沟通,积极介绍中方控制疫情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有益经验,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援助,并与国际社会开展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总而言之,中欧坚信,合作是应对疫情的唯一可以信赖的途径。尽管冠状病毒不分国界,但是中欧各国人们互帮互助,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努力得到广泛认可,欧洲伙伴的努力得到高度赞赏,中欧之间的合作具有高度重要性,中欧公民对双边合作寄予厚望。中欧合作扎根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友谊。互帮互助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体现患难见真情的一种方式。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因此,只有互帮互助,共同抗击疫情,才能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 

疫情无情,中欧有情。除了上述措施之外,欧洲社会各界向中国表达了道义支持,中国亦积极协调欧方的撤侨行动。这些行动明确表明,中欧双方全面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克时艰,并以此激励彼此、促进合作、增进友谊、共创和谐未来。 

(郎加泽仁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李靖云)

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全国各地实时查询·病例小区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