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学|陈家强:给香港金融科技打70分 粤港澳大湾区最看好的首先是保险

侯潇怡2020-03-16 02:04

3月11日,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香港财政及库务局局长,现任WeLab虚拟银行董事局主席陈家强现身21大学,与读者线上畅聊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机遇。

21大学是《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的读者线上交流平台,以视频、音频同步直播的形式为读者们深度解读最新热点、提供最丰富的资讯,充分发挥《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现代文化产业新引擎的作用,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领航未来。

 

问:目前科技在香港金融创新中的应用情况怎么样?给香港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陈家强:金融科技课题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在政府任职的最后三年已经在主管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策略。离开政府以后,我也在做香港金融科技方面的事业。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毋庸置疑。整体来看金融正在越来越科技化。目前主要可能是个人金融层面的科技化。 但从目前的转变趋势看,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都在助推金融进一步科技化。

所以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第一,香港金融科技是不是落后?对服务香港普遍的投资者和普通的市民来说,我们的金融科技是不是到位?第二,为了将来香港的发展,我们目前的金融科技够不够?因为我觉得将来科技将是市场竞争的基础之一,如果我们金融科技落后,尽管原有市场很大,但因为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占比越来越大,科技做不好,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可能会不保。

所以从香港金融中心的发展策略看,金融科技非常重要。目前看,某些地方对比中国内地市场的金融科技还是落后。不过向前看,我们还是要增加我们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保持香港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

问:从整体上来看,如果100分是满分的话,香港在现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你会给多少分?

陈家强:我可能给他大概70分,如果是我的学生的话。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好分数,为什么?首先已经超过及格线。另外也还有发展空间。

香港的金融市场其实已经比较不错,我们很多基本科技方面还是很好的。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们内地朋友常说,香港的金融科技很落后,最主要他们判断的依据是香港在支付系统相比内地支付系统好像是落后。在内地我们可以用支付宝、用电子钱包等移动支付方式。香港可能还在用八达通和信用卡,有些地方甚至只能使用现金。所以很多人说香港金融科技这么落后。

但我作为一个香港前政府官员,我可以说香港社会有它的特性,有些人就是喜欢信用卡,这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个其实是靠市场的竞争,如果消费者喜欢用信用卡、八达通的话,他不会一下子就跑去用支付宝。

所以从支付系统来说,相比内地香港可能没有这么先进,不过我觉得这个只是在某一个范围,整体来说,我觉得香港金融科技还是可以的。

问: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科技公司未来谁将占据金融科技行业上风?将形成怎样的格局?

陈家强:第一点,科技公司出现真的改变了人类很多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先不说金融科技,你看所有的科技公司,科技出现首先改变了很多的商业模式。所以当互联网科技公司出现并进入金融业的时候,大家觉得很厉害,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金融方面的行为。但本质上这与所有电商模式是一样的,是从实体到互联网的发展。

所以看互联网科技公司,在网上进行买卖等商业行为,能不能提供金融服务,进而取代银行、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等,取决于监管。因为金融行业是全球里面所有的经济行为里面最受监管约束的。所以在金融行业的强监管下,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务不可能不受限制的发展。

当然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庞大的客户群,所以如果Google可以做银行,它也可以很厉害。但是互联网公司做金融受到的监管限制比传统银行更多,所以优势相比传统银行会减少。所以我认为,科技公司进入金融行业不一定有很大的胜算,你可以做某一个领域,但是想进入整个金融业,强监管下胜算有限。

问:对于BAT这一类的互联网巨头公司,他们做金融业务的边界如何界定,应该如何监管?

陈家强:我刚刚讲了,大型科技公司我觉得它全面做金融的话,可能不是他最好的优势。因为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做很多了,很多科技公司其实它不只是科技好,最主要是流量大平台大。所以可能他最有优势的地方在于用他的平台跟金融机构合作。当然BAT也好,Google也好,他可以拿银行牌照、拿金融公司牌照,不过很多地方政府对于你拿了银行牌照以后能不能用其他行业流量来做金融,可能也有限制,所以要看不同的政策。我想可能用流量来跟金融行业做合作,或者是某些地方拿牌照可能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关于监管比较简单,过去在政府里面10年我都在做香港金融行业的监管工作。 香港跟很多西方国家对金融监管方面立场是比较一致的。就是说我们管金融不是看你是什么公司,我们主要看金融的行为。也就是说,无论是银行还是基金公司或者科技公司,只要你从事金融活动,我就要监管你具体的金融行为。根据金融行为来监管,这个很重要。

问:您觉得现在香港和内地在金融科技的监管方面,都各自有哪些做得比较好的,和各自都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陈家强:第一点,我觉得内地金融监管方面过去确实出现过问题,比方说互联网金融之前监管没有太好。 现在这两年我们看到内地监管方面改正了很多,比如很多互联网金融还有其他金融行为,它要通过牌照来监管。这跟香港和其它很多地方的监管思路是一致的。另外,相比来说,内地对金融创新采取的还是比较开放的态度,我是很认同的。

而香港和其他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态度比较保守一点。保守有背后监管政策和普通法法律方面的限制,很难一下子就改变。但虽然香港没有内地在监管上那么灵活,不过优点是一致性强,不会一下子改很多一下子又要改回来,有很比较清晰的法律基础来决定它的推广政策。

但近年,香港也希望能够推动金融方面的创新。所以我们也跟香港的监管部门多次沟通,希望给香港业界多一些鼓励,给初创公司、科技公司多一点鼓励,让他们做金融创新。

从我的经验看,法律是改不了的,必须依法办事。但是很多东西可能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操作问题。而监管部门的操作其实是有空间的,比方说如果我们做一些电子钱包,一些在安全方面要求监管部门是可以调整尺度的,这个尺度的调整就给了企业进行试验和创新的空间。 所以我觉得香港在监管操作方面可以更开放一点,比如可以成立监管沙盒,在一些领域试试看。

所以其实不论是香港还是在内地,其实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在创新与监管、开放与保守之间不断的寻求平衡,然后再平衡当中不断的演进。

问:以大湾区为蓝图,金融科技所带来的创新和推动发展有哪些?

陈家强:如果我们要看金融科技能不能有很好的一个将来的话,一定要看他是不是解决了一些现实的问题。举例来说,内地的电子支付很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他是真的解决像我们内地老百姓用现金很不方便的问题。相反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来看,虽然很多人觉得虚拟货币有很大的未来,不过我觉得他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具体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从现在来看,虚拟货币他维持的还是一个非常有投机性的工具,而缺乏很大的实际应用场景。

从我的角度来看,大湾区的定位是全球领先的一个金融和科技中心,这也是我国发展很重要的定位。为什么是金融加科技?首先,在大湾区里已经在探索很多普惠金融的政策,包括现在两地居民都在关注的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另外我们看到大湾区的定位,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中也特别提到金融。这些政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香港与大湾区互联互通,而大湾区的定位是面向全世界的一个大湾区,所以一定要对外开放。这就可以把香港和大湾区的很多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用金融科技解决两地的很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普惠金融的问题。普惠金融为什么现在这么热,因为对金融行业来说,一直以来都是服务大客户、大富豪,但是其实服务大众是更容易的,而他们享受的金融服务还远远不够。对大湾区里的很多居民来说,虽然内地的支付系统很有效率,但是如果你买海外的保险和理财产品还是很有限制。所以未来,大湾区的方向,需要解决很多大湾区跟海外互联互通的问题。

另外企业融资,很多内地的中小企业融资还是比较难,如果我们可以用金融科技,带动一些海外基金,就可以解决很多企业的融资问题。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方面要改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加强人才的互联互通比如香港的金融人才和深圳科技园怎么打通?怎么把整个大湾区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基础建设建起来。目前来说,如果你看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了很多方面,但这方面事情怎么去做,还是没有看得很明确的政策。

所以从大湾区新布局来说,做金融科技有条件有政策导向,但现在有很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牵扯到的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三地的法律并不是互联互通的,税制也不同,金融监管也不同,另外,中国内地目前基金外汇都没有完全对外开放,资金如何互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根据目前的监管和法律体系,一下子完全互联互通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范围里面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金融科技是可以解决的,因为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数据,不只是能够达到普惠金融目标,同时也可以提供给政府和监管部门很多工具去管理互联互通。

目前数据是有的。香港、内地都有监管部门,它会定下不同的监管政策。一方面能够在金融方面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保证安全,我觉得这个可以是监管方面的大突破。

 问:香港虚拟银行会给内地互联网银行怎样的影响?

陈家强:香港和内地的监管方向不同,内地的互联网银行不是所有银行活动都可以做,可能比较是针对某一些类型的客户。但香港虚拟银行其实是全牌照,什么客户都可以做的。

所以香港虚拟银行不只是针对年轻人,企业客户也可以做,未来空间很大。如果我们成功了,未来有可能也会引发其他地方更多的效仿。

目前香港虚拟银行进入不了很多市场, 我们很希望将来我们在大湾区也好,内地也好实现互联互通,香港虚拟银行可以更多服务内地居民,如果我们可以进入,我想主要还是在比较擅长的海外银行服务发挥优势。

虽然现在还是个小市场,内地市场、欧洲、美国的市场都很大。香港虚拟银行的前景很大,但也要看现在的发展尝试。一是市场竞争激烈,二是监管很严。但如果我们做出一些名堂,未来可以输出经验,也可以输出服务,或者向外寻求合作,未来的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

问:你会给跨境理财通政策的落地哪些具体建议?

陈家强:目前最大的阻碍是内地居民能不能买海外的理财产品?我觉得应该更开放一点,可以给内地居民一个配额和限制,比如一年可以买几万人民币的海外理财产品,只要制定一个限额就可以。卖的产品我想应该主要是基金产品。这个监管的难度不大,金融科技完全可以解决。关键是先把政策定下来,第一步我想就是先开放一点,制定一个上线,这样既可以看看效果,边走边试,同时也不会影响我们整体的金融稳定。

问:金融领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落地,最看好的场景和领域是什么?

陈家强: 第1个可能是保险产品,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新内地居民很喜欢到香港买保险产品,因为香港的保险产品比较国际化,各方面设计跟内地产品不同,所以把香港产品卖给内地居民是第一个也是最容易的领域。

第2个产品可能是理财基金产品,如果允许内地居民到香港买一些海外投资产品,当然可以做一些监管,让他更有保障,可以让居民整体理财更加多元化、国际化。

下期预告:

(编辑:周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