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招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全球经济将陷入技术衰退

21资管+2020-03-17 05:06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21资管+

记   者丨辛继召

编   辑丨马春园

全球央行“大放水”与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并存。

美联储周日率先采取行动,将基准利率下调至接近于零,在未来几周购买至少7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新西兰储备银行随之放松货币政策,利率降至创纪录低点。

3月16日,日本央行承诺以每年约12万亿日元购买交易所ETF等风险资产,是目前速度的两倍;加快购买日本房地产信托基金(J-REIT),每年1800亿日元;投入2万亿日元用于额外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尽管日本央行称,“将在必要时毫不犹豫地采取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措施,并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日经225指数周一仍下跌2.46%。

周一,金融市场继续大幅震荡。欧洲股市开盘大跌,法国CAC40指数一度下跌10%,创2013年以来新低。布伦特原油一度下跌7%,跌破33美元/桶。现货白银跌幅扩大至11%,逼近13美元/盎司,创2009年以来新低。

这一情况的发生,显示市场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的看法和反应可能正在发生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

丁安华认为,美债收益率、中国国债收益率都到了历史新低,也说明金融市场已经为衰退预期定价(price in)。他预计,我国一季度GDP负增长至-3.7%,美国经济二季度降至零附近,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再次陷入技术性衰退。

21世纪:如何看待美国降息,其他国家会否跟随?

丁安华:从市场反应来看,美国降息超乎预期,事实上对美联储的公信力有严重的打击。因为美联储一贯的运行方式是先与市场沟通,通过前瞻指引等进行市场预期管理。此次降息和重启QE举动出乎意料,市场并不领情。

事实上,金融市场已预期美联储降息,该行原本两天后就要开议息会议。之所以出现突然降息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美联储认为情况紧急,他们可能知道一些我们还不知道的事情;二是来源于白宫的政治压力。不管怎样,此次紧急降息意味着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基本用完,除非美国货币政策框架发生改变,目前在美国看不到在实行负利率的共识。更大程度上,该次降息冲击的是美联储的公信力,降息原本有固定时间表,市场有充分的预期,这次降息让市场措手不及,而这是投资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在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合作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展现极强的国际间货币政策协调,美国财政部长或美联储主席与全球主要央行几乎每天都通电话,是国际政策协调的样板案例。但近年来情况有很大的变化,国际政策协调出现三个障碍。

一是应对危机的政策协调意愿降低,全球民粹主义兴起,贸易战冲击下,各国政府和央行之间缺乏足够沟通渠道和信任,特别是OPEC石油减产谈判破裂又反应了各国在地缘政治各怀鬼胎;二是货币政策工具受限,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工具箱中,欧洲已是负利率,美国距离负利率已经很近,虽然美国坚称不会走上负利率;三是货币政策效用担忧,市场一方面等待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出台,一方面又怀疑这些政策应对这一场特殊的公共卫生危机的效用。

毕竟,降息不会减少病毒传染,货币和财政政策不是公共卫生政策。关键的问题是在全球经济政策协调之外,目前还缺少全球公共卫生协调。然而,各国公共卫生政策都是采取隔离、加大社交距离、设置很高的入境门槛等措施,这些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冲击,特别是冲击供应链,对新冠病毒疫情这公共卫生危机应对协调明显不足,疫情对各国医疗资源的挤兑也很明显。

在此情况下,金融政策工具效用成疑,我们还是要回到最基本的问题——即各国要解决疫情对生命安全的威胁,注重人群和弱势群体保护等方面。

21世纪:降息之后,金融市场反而大幅波动,美股暴跌暴涨,原因为何?

丁安华:市场刚开始下跌时,投资人对美国是否进入衰退还有争议。但现在来看,市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衰退预期超过50%的可能性。

一方面美国国债利率继续下行,另一方面与实体经济的信用利差也在拉大,这说明对企业债务的风险认知明显升温,特别是沙特和俄罗斯石油减产谈判破裂,冲击美国页岩油产业。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石油能源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能演化到其他行业领域。如果新冠病毒继续肆掠,在开始的几个星期主要影响需求端的消费,但是持续下去对供给端的影响就会很强,最终影响整个经济体系。

我们之前发表的《与病毒共存:下调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研究报告预计,新冠肺炎或将演变为类似流感的季节性疾病,与人类长期共存。在疫苗问世之前,疫情防控将扩大社会距离,对全社会的生产、消费、投资和贸易活动持续施加负面影响。全球经济都将在上升的防疫成本下艰难运行。

21世纪:疫情对我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如何?

丁安华:政策层面已经开始引导市场预期。总理3月10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只要今年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们预计,基准情形下,一季度名义GDP的增长为-2.5%,消费、投资将分别拖累名义GDP增速1.4、1.1个百分点。考虑到价格指数的变化,以及近期石油价格的大幅下滑的影响,GDP 平减指数预计下滑至1.2,对应实际GDP同比增速为-3.7%。考虑到海外疫情仍在快速发酵,新冠病毒对经济扰动或将持续,经济 V 型反弹的形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基准情形下,预计二季度经济稳步回升,但受制于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增速难以回复到趋势增长水平;三季度,随着刺激政策的加码,可能出现报复性增长,明显高于潜在增长水平;进入四季度,冬季来临病毒可能再次活跃,但疫情基本受控,经济增速回到趋势位置。

基准情形下,政策逆周期调节,实际 GDP 增速在二季度反弹至 5.5%附近,三季度报复性增长到 8.0%以上的位置,四季度回落到 6.5%的趋势增速水平,全年经济增长 4.5%。乐观情形的曲线形态一致,反弹力度加大,全年增速 5.2%。

我国以经济近乎全面停摆的代价,夺取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阶段性胜利;相较之下,海外的“佛系”流感式防疫似乎难以有效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疫情仍处在加速扩散阶段。这也将使得我国防疫的重心逐步从“内防扩散”转向“外防输入”。

从全球来看,市场原本预期美国今年经济下行,一季度数据还没有完全反映这一预期,二季度美国增速可能降至零。欧洲经济肯定是负增长,疫情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伤害很深,而且欧洲本来经济增长就很弱。

在此情况下,如果中国增长速度下调,美国经济增速下行,欧洲、日本负增长,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是金融风暴之后最低的水平,大概率再次陷入衰退。目前,经济增长情况要看疫情控制情况,下行长度和深度还不是很确定,总之来讲,2020年全球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

21世纪:你对中国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有何预期?

丁安华: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台力度在预期之中,财政可以有更多的作为。

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的节奏与力度将主要取决于海内外疫情发展与经济修复的情况,预计政策的宽松基调将延续至经济企稳的明确信号出现。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加大对制造业、基建、新消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PSL支持基建等政策有望落地。

在疫情影响下,总需求管理工具需要财政政策配合发力,财政政策有一些特定的结构性功能。比如,通过贴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域、人群和弱势群体有结构上的支持。

展望全年,考虑到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来临、财政收入增收乏力以及减税降费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以及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今年实际财政政策的执行大概率将较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更为积极。预计至少将目标赤字率上调至3%,新增专项债额度将进一步提高,PSL等政策性金融工具仍有发力空间,特别国债也成为备选政策之一。此外,预计各级政府还将进一步盘活结转结余、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各类资金。

21世纪经济报道·21资管+

本期编辑 辛继召

编辑微信:xinjz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