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经济战疫的“五个结合” 

程实2020-03-23 09:05

3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相关情况,传递了增强市场信心、维护市场预期的积极信号。

近一个月来,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一系列堪称“史诗级”的巨震频繁出现,引发高度恐慌。年初至今,美、欧、亚太等主要股指累计下挫接近或超过30%,引发了罕见的全球市场快速回调。

尤其是3月以来,疫情影响加剧与地缘政治风险形成共振,恐慌指数(VIX)一度攀升至85以上,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历史高位,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0.8%,创下历史新低。

在此期间,美元指数剧烈震荡,并在流动性风险的驱动下十天内从约94蹿升至103,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接连遭遇重挫,传统的避险资产黄金也曾出现单日超过3%的跌幅。

在国际金融巨震之下,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压力。相对而言,中国经济金融均彰显出难得的韧性。相较于其他经济体和主要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并未失控;中国股市在春节如期开市后保持基本平稳,沪深300指数跑赢全球基准指数;而在美联储突击降息开启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浪潮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金融政策也呈现出应对相对更快、空间相对较大、弹性相对较足的比较优势。

中国金融并未受新冠疫情影响而出现非理性恐慌,不仅对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信心至关重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也进一步夯实。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稳中有进、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做好以下五个“结合”:

第一,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疫情发生后,在间接融资方面,央行与银保监会对受影响比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给予展期和续贷的政策,帮助其保持现金流的稳定、渡过难关,还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并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息、定向降准等措施引导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在直接融资方面,证监会通过预期引导和风险缓释推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在资本市场企业融资、重点地区和行业的支持、费用减免、便利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特殊安排,保证了金融市场整体稳定。

总体而言,中国推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组合拳作用显著,确保了金融体系的运行总体平稳,助力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也为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保障国内与协调国际相结合。在1月下旬新冠疫情开始发酵之后,相关部委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疫情防控提供主要保障,其中,金融先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降准,短期和中长期的流动性得到保障,而设立专项再贷款和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也有力精准地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在短暂延缓开市之后平稳运行,金融监管部门也对受疫情较大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定向信贷支持,对受灾地区股权质押、融资融券等做出特殊安排,保障金融体系运行整体平稳。

除此之外,随着疫情影响范围扩大到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金融当局也积极利用多双边渠道,与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政策当局加强协调,并大力支持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多边平台和机构的危机救助职能,为有效防控国际疫情冲击、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把握力度与保持方向相结合。战疫期间,中国金融政策举措体现出力度和方向的平衡。一方面,在疫情爆发阶段,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为稳定实体经济运行和渐进复苏提供了有效保障,还特别关注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上调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一步扩大借用外债空间,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在全球降息大潮开启和通胀压力仍存的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展现出了定力,不仅坚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利率增速相匹配的基本思路,也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保证银行让利于实体经济的方向不动摇。

第四,维护稳定与积极进取相结合。在防控疫情过程中,中国金融体系与经济生态、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起良性而有效的双向互动,确保了受疫情冲击影响明显的地区、行业、企业、个人获得了高效的结构性支持,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稳定底线。在中国经济战疫过程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重心下沉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为及时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关键支持,而金融市场预期的稳定夯实了投资和消费信心。

可以说,中国金融充当了全面行动、共同战疫“中国模式”中关键的环节,不仅为全球战疫赢得了时间、提供了经验,也为缓解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五,审慎监管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相对表现稳定,呈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应该说,前期的结构性去杠杆和金融供给侧改革有效缓释了资本市场的部分风险隐患,杠杆资金较2015年的峰值下降了80%,A股整体估值相对合理。从外资流动的情况看,尽管近期有所波动,但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均呈现出资金双向流动的态势,审慎监管下并未出现大幅的外资净流出。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体系将进一步转型并适应于中国经济从“高杠杆、低效率”的粗放增长升级为“更平衡、更充分”的稳健增长,利率市场化和融资体系改革将为各类微观主体提供有效支持。随着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稳健价值投资者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开,中国金融的长期价值将进一步凸显,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全球化互惠红利也会更多映射为中国与全球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唇齿相依。

(编辑:赵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