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长期来看,中国利用外资的趋势和环境不会改变

南财快评李春顶,张瀚文2020-03-24 14:16

产业链不会因为疫情而转移;外资将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并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近期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呈现全球蔓延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数据,截止3月22日,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受到疫情影响,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8万例,感染人数超过2万例的国家有意大利、美国、德国、西班牙以及伊朗。 

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毫无疑问的影响中国的利用外资。疫情爆发已经给外资企业和利用外资带来了深重的打击,虽然当前我国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新一轮疫情的全球爆发又将给恢复中的外资环境雪上加霜。 

商务部3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3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6%;其中2月实际使用外资46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6%,疫情的不利影响突出可见。与此同时,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近期的报告预测,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FDI将连续第5年下降,降幅在5%-15%之间。 

疫情对外资的影响渠道和机制 

首先,疫情带来的需求下降和流通受限影响利用外资。疫情冲击下,消费需求将大幅下降且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餐饮、娱乐、交通运输以及物流交通等受影响大,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的“走出去”成本都将上升,国外企业对中国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投资将采取观望态度,进而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疫情的全球蔓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外资流入疫情稳定的中国,但国外经济环境的恶化和资金链的紧张以及全球需求的停滞和萎缩,又会抑制外资流入的步伐。 

其次,疫情导致部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断影响利用外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疫情造成部分企业停工停产使得产业链以及供应链上游供给端短期中断,造成相关行业的国外投资无法正常运转;同时造成零部件下游最终产品生产商生产活动的中断,带来投资活动减少。疫情期间跨国公司降低成本的意愿上升,而停工停产又带来了中间品供应成本的上升,上下游产品的供应不足和价格上升将给投资活动带来影响,进而不利于利用外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足,还容易导致价值链的转移,这对利用外资带来负面冲击。另外,供应链和产业链不仅具有行业内的传导效应,还存在行业间的传导机制,影响其他行业,并影响外资的投资决策。 

最后,疫情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下行影响利用外资。由于疫情影响到实体经济并形成负面预期,2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呈现一片“跌跌不休”的态势,美股和欧股以及沪深指数都进入了跌宕起伏的“暗黑时期”。2月28日开盘,沪指下跌2.23%,深成指下跌3.32%,创业板指下跌3.75%,并继续震荡走低,沪指盘中跌破2900点关口。3月以来,美股市场接连下挫,截止3月22日美股已经发生了月内的第四次熔断。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和下行态势将增加海外投资的汇率风向和金融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中国利用外资。当然,金融市场的下行和实体经济的不振,促使其他国家纷纷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美联储3月16日推出了降息和量化宽松的多项政策,或将有利于部分资金流入中国,从而有利于利用外资。但整体上,金融市场的震荡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是不利的。 

稳外资的政策及效果 

面对疫情对利用外资带来的影响,近期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稳定外资举措。李克强总理3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应对疫情影响,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部署进一步畅通产业链资金链,推动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要求更好发挥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作用,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和企业纾困发展。具体到外资领域的措施有:抓紧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能够享受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六是对近期出台的减税减费等助企纾困政策,要确保内外资企业同等享受。 

3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应对疫情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外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了11条稳外资举措。主要包括:积极帮扶外资项目和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加强重大外资项目跟踪储备,符合条件的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重大外资项目按程序将纳入工作专班协调范围;全面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此外,提高外资项目备案便利化程度,全面实行告知性备案、在线办理;简化外资项目核准手续,取消五类附件材料,推行不见面办理及疫情期间容缺受理;优化鼓励类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流程,取消省级以下转报环节,多种方式保障疫情期间加快办理;保护外资项目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外商投资法》关于内外资平等、不得强制转让技术、保护商业秘密等规定;完善外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完善项目监管,避免重复检查增加企业负担;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开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修订工作。 

3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负责人表示将坚持稳存量和促增量相结合,从5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稳定外资基本盘。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压减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增加鼓励条目,提升开放广度和深度;发挥218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8个自贸试验区的稳外资师范作用;提升多边、双边投资促进机制,发挥进博会、投洽会等重大展会平台的投资促进作用;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条例,建立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健全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做好招商、安商和稳商工作。

 随着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复工复产的加快推动,一系列外资政策的不断落实。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恢复,加上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预计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落户,加快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同时,疫情并没有引起外资的撤离,仅仅带来了短期的生产受制。另外,中国出台稳外资政策,在疫情期间稳定全球供应链,并为其他国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物资,为全球抗疫作出了中国贡献。 

展望与进一步措施 

面对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形势,中国利用外资在短期内必然将受到冲击,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疫情的控制和发展以及持续的时间。整体上,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在2020年呈现下降和萎缩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利用外资方面也要做好应对。

为了减少疫情扩散带来的损失,相应的救济和保护措施必不可少。第一,推动全球联动,共同应对和控制疫情。有效的控制疫情是减少和化解冲击的根本措施,有利于中国和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第二,帮助和支持外资企业有序的复工复产。采取相应措施协调外资企业在具备疫情防控保障和员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有序的恢复生产。第二,优化利用外资的软硬件环境。不断探索开放市场,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外资提供各方面的经营服务;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外资企业的权益。具体地,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第三,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和在线签约等方式,整合招商资源,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加大对投资环境和合作项目的宣传推介。第四,加强对外资企业的防疫服务。帮助外资企业客服疫情带来的风险和困难,搭建法律平台,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解决疫情带来的法律风险。 

总之,新冠疫情的外生冲击不可避免的将在短期内影响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但中国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支持政策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综合竞争优势,加上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积极向好的经济形势都是吸引外资的内生动力。长期来看,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趋势和环境不会改变,产业链也不会因为疫情而转移;外资将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并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张瀚文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

(编辑:李靖云)

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全国各地实时查询·病例小区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