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2019成绩单:营收128.72亿元,60%收入来自美国客户

卢杉2020-03-24 22:13

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下降18.0%。

3月24日晚间,药明康德公布了2019年业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9%至128.72亿元。Non-IFRS毛利增长35.1%至52.59亿元。Non-IFRS毛利率为40.6%。毛利增长32.5%至50.06亿元。毛利率为38.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下降18.0%。药明康德方面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药明康德所投资标的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80亿元、应占联合营企业亏损0.21亿元;而2018年同期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16亿元、应占联合营企业收益0.77亿元。

稀释经调整Non-IFRS每股收益1.46元,同比增长19.7%;稀释每股收益1.12元,同比下降29.1%。

新增客户超过1200 家,活跃客户超过3900家。原有客户贡献收入117.35亿元,占比91.2%;新增客户贡献收入11.37亿元,占比8.8%;32.3%的客户使用多个业务部门的服务,占公司收入比重的 87.4%;60%的收入来自于美国客户、23%的收入来自于中国客户、12%的收入来自于欧洲客户、5%的收入来自于全球其他地区客户。

持续推进包含里程碑和销售分成的收费模式项目。报告期内,助力中国客户完成30个研究性新药的IND申报,并获得23个项目的CTA。截至2019年12月31日,累计助力中国客户完成85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并获得57个项目的CTA。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有1个项目处于III期临床试验、6个项目处于II期临床试验、38个项目处于I期临床试验。

小分子药、细胞和基因治疗等CDMO项目持续增长。小分子药CDMO/CMO服务项目所涉新药物分子接近1,000个,其中临床III期阶段40个、已获批上市21个。美国的实验室和生产基地为31个临床试验阶段的细胞和基因治疗项目提供CDMO服务,其中23个项目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8个项目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位于中国的实验室和生产基地,首次助力合作伙伴的两个项目在中国成功进行IND申报。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影响,多数医院没有患者,影响了患者入组和临床项目进展,对CDMO企业产生了一定冲击。

“COVID-19疫情让公司错失了约一个月在中国区的运营时间,主要因为公司武汉研发中心的运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并且由于中国大多数医院在疫情期间暂停了临床监察访问和患者入组,公司的临床试验服务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表示,药明康德启动了业务连续性计划,以减轻疫情对客户项目交付时间的影响。“在征得客户同意的前提下,把武汉研发中心的部分紧急项目转移到公司在上海、天津和南通的研发中心,尽最大努力确保项目按时推进。公司预计将挽回一些失去的时间,并将疫情对公司收入的影响降低到两到三周的运营时间。”

国内CDMO行业在生物制药趋势下有了快速发展。Frost&Sullivan 预测,2019 年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约为39.5%,至 2023 年,这一比例预计将提升至 49.3%。中国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行业有显著的性价比和规模优势,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受益于该类业务的产业转移趋势。随着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创新药医保谈判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推进,将带动国内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内制药企业有望更多的通过外部合作,尤其是和有全球新药研发生产服务能力的平台携手,加速推进新药研发进程。

根据 Frost&Sullivan 报告预测,2019 年中国 CRO、化学药物 CDMO/CMO、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CMO 行业规模约 201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行业规模将达到 432 亿美元,2019-2023 年均复合增长率 21.1%左右。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