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负面清单样本观察:辉丰股份式“资本信任危机”始末

姜诗蔷2020-03-28 07:00

南财智库、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责任投资行动研究团队启动了上市公司ESG调查,基于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分别制定了A股上市公司评价体系。分别形成了100家正面观察清单和20家负面观察清单。

本期观察聚焦环境负面观察样本辉丰股份(002496.SZ),挖掘其价值趋势的秘密。

3月上旬,辉丰股份刚刚公告称,收到盐城市政府的复产批复,原则同意其部分产品恢复生产,具体产品包括年产3000吨咪鲜胺项目、年产1000吨二噻农原药项目、年产1000吨抗倒酯项目等及相关配套设施,似乎正在拨开阴霾。

距2018年辉丰股份被环保部门处罚断续停产后,有近两年的时间。

“从被处罚后公司也一直整改了很长时间,环保方面一直在投入。”3月27日,辉丰股份相关负责人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环保指标如影随形,辉丰股份还存在虚增收入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情况。

“资本市场最终会给优秀的上市公司ESG评级溢价,ESG投资理念和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是高度吻合的。”博时基金副总经理王德英受访时表示。

一场机构逃离大戏

辉丰股份交易伙伴安道麦A(000553.SZ)给予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反馈显示,环保问题的规范,是双方合作的前提。

“收购辉丰股份子公司,一方面是因为辉丰在几个重要原料上较强的生产实力和研发能力,另外一方面则是辉丰在国内的业务优势有助于我们国内业务的快速扩张。”3月27日,安道麦一位有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辉丰的环保问题也在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这其实也是公司收购辉丰相关资产的前提条件之一。”该人士指出。

这也意味着,环保问题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运营产生长效的影响。

根据记者统计,环保问题带来的,不只是辉丰股份逐步缩水的市值,还有被投资机构的逐渐冷落。

2018年2月28日,华泰证券针对辉丰股份发布研报称,公司2017年业绩符合预期,同时对辉丰股份维持“增持”评级。

这是辉丰股份“环保门”爆发前,卖方机构的最后一份报告。

更早些的2017年,华泰证券、东北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机构,均针对辉丰股份发布了跟踪报告,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

故事并未按照卖方机构的规划进行运转。

2018年3月,辉丰股份被媒体曝光其全资子公司华通化学因环保问题停产,随后公司方面在最初的回应中表示华通化学只是临时停产,董事长及高管只是配合调查。

随后生态环境部的通报才将辉丰股份的全部问题摆上台前。彼时,生态环境部称,根据群众举报,生态环境部组成督察组于2018年3月中下旬对辉丰股份严重环境污染及当地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不力问题开展了专项督察。督察直指辉丰股份的环境违法问题严重。包括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违规转移和贮存危险废物、长期偷排高浓度有毒有害废水、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

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辉丰股份在应对督察组现场检查时还临时编造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提供虚假报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3月7日开始,辉丰股份股价一路下行,直到2018年4月25日达到这一轮下跌区间的低点。2018年4月25日,辉丰股份收报3.02元,股价较3月6日5.26元的收盘价下跌超过40%,市值缩水超过30亿元。

彼时的触发因素,即是辉丰股份因为环保问题部分车间以及子公司被停产整改,多次收到深交所的问询函,公司以及相关高管均受到了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随后,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辉丰股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投资机构则争相出逃。彼时的一则龙虎榜数据显示,一机构席位卖出了1609.88万元,整体净卖出达到5757.88万元。

从市值指标来看,在2018年初,辉丰股份市值尚有100亿元左右,其后经历至暗的两年,最新数据显示,辉丰股份市值已不足40亿元,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无一例机构投资人。

“近年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频频爆雷,大多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与高管个人品德和诚信问题,以及公司环境保护处理不到位等有关。这些问题,恰恰是ESG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浦银安盛基金经理杨岳斌受访指出。

缺失的环保

辉丰股份是一家农药企业,具有合成原药、加工、复配制剂生产能力,是行业领先的咪鲜胺原药、辛酰溴苯腈原药、氟环唑原药等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主要产品涵盖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原药及制剂、作物调节剂、微生物菌剂等品种。

“ESG投资理念和投资收益是一致的,对于企业来说,如果ESG方面有问题,比如有财务问题、治理不完善、各种违规事件等等,最终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带来股价波动。而环境因素是ESG投资中的重要指标,出现在环保负面清单的公司必然也会排除在机构的投资标的池中。”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表示。

事实上,在环保违规方面,辉丰股份可谓是“屡教不改”。

根据生态环境部2018年4月的披露,2013年以来,辉丰股份所在的盐城市及大丰区党委政府及其环保部门共收到上级转办或群众直接举报涉及辉丰股份环境污染问题的信访达130余件。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还进驻江苏省交办反映辉丰股份污染问题突出、违规存放高浓度废水并利用雨天偷排的群众举报;2017年12月,又有群众举报辉丰股份子公司厂区挖掘出违法填埋的危险废物,但未得到依法查处;2018年1月,群众继续举报辉丰股份在2017年利用暴雨偷排高浓度废水的情况。

最终,由于在环保事件中存在违法行为,触犯污染环境罪,2019年3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辉丰股份及6名相关人员被起诉。

事实上,当前ESG条款已写入上市公司相关规则,针对ESG方面的信息披露要求也处在逐步推动之中。A股市场多家公司主动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ESG也成为多家大型投资机构的重要投资参考指标。

在这个背景下,辉丰股份不注重ESG原则所带来的问题就更为凸显。

来自投资机构的反馈则显示,ESG评级高的上市公司对于市值管理和吸引长线、外资投资人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

“ESG责任投资的理念和愿景已被国内金融高层及监管部门广泛认同。不仅国际投资者在投资中国股市的时候会积极考虑ESG因素,国内社保、养老金及其他大型金融机构也希望采用ESG作为新维度来考核衡量被投资的上市公司。”博时基金副总经理王德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业绩缺口显现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必须符合要求才能复产。”上述辉丰股份人士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

事情起源于2018年,辉丰股份的污染问题得到环保部门的停产整改处罚。

这两年来,环保处罚带来的停产影响,已经在辉丰股份的经营状况中有所显现。

不久前辉丰股份公布的2019年业绩预报显示,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6亿元,同比下降51.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5亿元。

车间停产,仍是最大的黑天鹅。

辉丰股份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因园区集中供热于2019年4月18日暂停供热,公司对前期已复产的原药合成车间进行了临时停产,报告期末,公司原药合成车间及部分子公司仍处于停产状态,停产时间远超出预期。

“2019年已经亏损了,只能说我们做好2020年,我们肯定是朝着全部复产的方向努力。”前述辉丰股份人士表示。

事实上,辉丰股份自2018年5月上旬实施停产整治后,制剂车间分别于2018年9月26日、11月19日复产;5个原药合成产品的8个车间于2019年1月3日恢复生产。

而2019年4月18日,于2019年1月3日恢复生产的原药车间再次停产。

事实上,虽然3月3日辉丰股份公告称公司部分原药合成产品复产得到审批,但辉丰股份还存在尚未恢复生产的部分,包括旗下三家子公司江苏科菲特生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嘉隆化工有限公司、连云港致诚化工有限公司的公司整体均尚未复产。

三家子公司均为2018年4、5月份即宣告停产。

从2018年业绩表现来看,辉丰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5.19亿元,同比下滑36.25%,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47亿元。这也是辉丰股份上市以来的首个亏损年。

由于环保整治、停产等原因,2018年辉丰股份报废、处置固定资产账面原值 1.81亿元、净值7483.6万元,计提减值准备1.44亿元;在建工程亦计提减值准备达8740.87万元。

“公司这段时间一直在按要求整改,也加大了投入,现在有一些车间还需要继续整改,比如厂房设施等方面。”辉丰股份有关人士回应表示。

回溯2018年年报,辉丰股份还表示公司属于农药行业,农药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废和噪音。但公司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具有比较完善的环保设施和管理措施。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

这与辉丰股份多次触碰环保红线的行为相比,形成巨大反差。

如今,辉丰股份在2018年、2019年两年连续亏损,摆在眼前的则是被实施风险警示、“戴帽”的命运。

(编辑:李新江)

姜诗蔷

财经版记者

关注债券市场、基金行业,持续追踪证券市场动态,做专业财经报道。邮箱:jiangs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