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下行周期房企规模与利润的平衡样本

地产张晓玲,谢丽婷2020-03-28 07:00

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大潮中,仅用了六年时间,碧桂园就从千亿做到了7000亿,增速之快无人能敌。

与此同时,碧桂园归母净利润也从百亿暴增到395.5亿,逼近“净利王”中海地产,超过了万科、恒大等一众龙头。

这样的商业奇迹,是建立在碧桂园对城镇化战略的坚持、对资产周转、财务安全和利润的严格把控之上。

2017年以来,从恒大开始,高周转的房企都将偏重追求规模转到追求“规模+效益”上来。在过去的几年里,碧桂园是将规模和利润平衡做得最好的一家。

值得关注的是,在城市化的新阶段,非都市圈的三四线、四五线楼市面临收缩,转型高科技要投入高成本,都对碧桂园未来净利的持续增长构成挑战。

对此,碧桂园管理层表示,低线城市的市场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差,且公司已对区域进行重新布排;公司丰富的已售未结资源和土储,以及充裕的手持现金,将对未来的利润增长形成支撑。

规模与利润双增长

当外界还对碧桂园的印象停留在快速高周转之时,这家公司已悄然将重心转到了盈利水平上来。

2019年,受市场环境影响,碧桂园销售增速放缓,合同销售额约为5522亿元,同比增长10.0%,对比2018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

但横向来看,碧桂园的增速依然领先同业平均。据克而瑞统计,2019年TOP100房企累计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仅为6.5%。

虽然销售降速,但碧桂园仍问鼎冠军,全口径销售金额首次超过7000亿,位居行业之首。

在销售规模继续卡位的同时,碧桂园致力于提升营收和利润水平。

于2019年全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约为4859.1亿元,同比增长28.2%;毛利润1266.4亿元,同比增长23.6%;归母净利润395.5亿元,同比增长14.2%。

在龙头房企中,碧桂园归母净利润仅次于中海的416亿,而超过了万科、恒大、融创、龙湖等房企。

就增速而言,对比同类头部房企,碧桂园的净利润增速几乎与万科持平。

截至报告期末,碧桂园不含增值税的已售未结转收入达7158亿元,锁定了未来两三年时间的业绩提升空间。

当房地产的规模化发展到今天,像万科、碧桂园这类巨型房企,要做到规模和利润的平衡,殊为不易;同时,他们还要在财务安全性管控上做到极致。

在行业周期性调整和疫情“黑天鹅”之下,像万科一样,碧桂园始终致力于提升回款率,稳住现金流。

2019年全年,碧桂园权益销售现金回笼约5301亿元,权益销售回款率高达96%,且自2016年起第四次实现净经营现金流为正。

截至2019年末,碧桂园账上现金余额2683.5亿,创集团有史以来最高值,现金余额占总资产比例达14.1%。

碧桂园在过去一年也谨慎地进一步降低了负债率,净借贷比率仅为46.3%,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虽然高于万科、中海的33%多,但也是行业较低水平,接近华润、保利这样的央企地产商了。

截至2019年末,集团有息负债总额为3696亿(含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和可转股债券),其中需于一年以内偿还的短期有息债务约为1163亿,占总有息负债之31%,现金短债比为2.3倍。

继续看好三四线

作为中国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碧桂园深谙城市化发展逻辑,也深刻意识到城市化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即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阶段。

自2018年四季度以来,碧桂园就在不断调整其区域结构,从裂变最多时达100多个的区域,逐渐收归、集中为55个区域,以适应区域市场的变化。

碧桂园仍是目前布局城市最广泛的开发商。截至2019年底,碧桂园的项目已遍布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地级市,拥有的权益可售资源约为24181亿元,其中73%位于中国五大城市群。

这五大城市群GDP占比高达53.4%,常住人口占比为40.6%。据调查,疫情后50.9%购房者更倾向在资源集中的城市置业。碧桂园认为,这些高能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将在疫情后率先复苏。

近两年,市场曾对碧桂园布局三四线城市有所顾虑,但碧桂园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其三四线城市项目获取18个月后的投资转化率为1.27,相较同行一二线城市项目,优势明显。

中银国际截至2019年10月的数据显示,低线城市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均价的增幅都跑赢了一二线城市。而碧桂园已经进入193个低线城市,其中有92%的城市处于库存短缺或者库存合理状态。

截至2019年末,碧桂园一线城市的权益可售资源2906亿元,二线城市为6140亿元,而三四线城市则高达7976亿元。

碧桂园管理层称,2020年,公司投资方向是坚持占领三四线、坚定下沉五六线、谨慎布局一二线。

在3月27日的业绩会上,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说,集团的可售资源分布符合流动人口的趋势,权益可售资源97%位于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区域,93%的资源位于人口流入的区域,73%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

莫斌透露,公司在大湾区内已获取或潜在货值资源合计6377亿元,其中位于深圳的可售权益资源约217亿元,领先同行。

在去年新房销售达到16万亿高峰之后,业内普遍认为开发市场天花板已至,多元化将持续深入,碧桂园也确立了以地产、农业、机器人为基本业态的“三驾马车”业务架构。

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对机器人产业寄予厚望。碧桂园自2018年进入这一产业,首先重点发展建筑机器人,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2款已投放工地测试,2019年研发投入的费用约19.7亿元。

农业是碧桂园转型的另一大方向。2020年3月9日,碧桂园农业对价3亿元收购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80%股权,成为华大农业控股股东。

亿翰智库认为,碧桂园之所以选择农业和机器人为切入点,不仅是看准了两者的市场空间,同时又能与地产主业协同,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内生增长动力,帮助公司平滑经济周期风险,持续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莫斌表示,集团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根据市场等方面作出的安排,未来新业务也是围绕主营业务去完成的,最后达成综合实力的提升。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