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投资开局图谱:基建逆周期调节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志锦,宋兴国 上海,北京报道
2020-04-03 07:00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备受关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4.5%。各产业投资普降。

但存在区域差异,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投资降幅明显偏大: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增速最低,为-77.8%;仅有一个确诊病例的西藏增速最高,为8.7%,西藏也是唯一一个增速为正值的省份。另外,陕西等11省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是两大重要行业,其增速变化对投资影响较大。截至4月2日,诸多省份都公布了两个行业的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1-2月六省基建投资增速高于本省投资增速,且有三省基建投资增速加快,显示基建投资已发力稳增长;由于土地购置费和房屋新开工面积负增长,未来房地产投资迅速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疫情影响逐渐消散后基建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急先锋”,结构上向能源类以及公共设施等补短板领域倾斜。“预计未来短期的政策方向将侧重以基建拉动内需为主,随后带动制造业投资回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企稳回升。”

陕西省统计局分析称,尽管短期内投资下降幅度较大,但随着疫情逐步好转,项目复工复产加快,特别是在一批高技术制造业、文化体育、民生保障等领域重点项目的带动以及政策刺激的影响下,投资后期有望回升。

基建投资逆周期调节悄然发力

基础设施行业投资是构成投资的重要行业,其规模约占全部投资的2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基建投资增速为-30.3%,比全部投资增速低5.8个百分点。

由于基建投资数据为对细分行业数据的汇总,部分省区并未公布这一数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31个省份中有19个省份公布了1-2月基建投资增速。其中,增速最高的为河北省(2%),河北省也是这些省份中唯一一个基建投资增速为正的省份;增速最低的同样是湖北(-79.1%)。

实际上,近年来由于隐性债务监管趋严,基建投资增速保持在低位。而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基建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16个有连续数据的省份中,13个省份基建投资增速相比上年同期出现回落,12个省份回落程度超过2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的工具,安徽、河北、山东、湖南、广东、海南六省份的基建投资增速已高于本省投资增速,这将对投资形成支撑。其中山东、湖南、海南三省基建投资增速相比去年同期还有所回升。

比如1-2月山东投资增速为-11.9%,但基建投资增速为-5%。山东省统计局称,1-2月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为-5.0%,同比回升0.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7.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未披露相关数据的江苏省统计局表示,各地为有效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持续加大对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涉及的水、电生产供应和物流运输相关行业呈现“逆势”上涨。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2%。

展望未来,随着重大项目的复工及专项债投入使用,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正常情况下,正月十六以后建筑工人才陆续赶往全国各地复工,所以疫情对于基建板块的影响不是特别大。3月中旬建筑工地的复工率已经达到了 80%, 3月底达到 90%的复工率,工人的到岗率比较高。”华东省份某地市城投公司人士称。

专项债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新增专项债发行1.08万亿,占提前批下达额度的84%。

“一方面是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投入基建的比重提升,叠加专项债作资本金、下调资本金比例等因素,今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会回升。”沪上某大型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师表示。

销售受限或阻碍二季度房地产投资

前两月,全国房地产投资累计值为10115.42亿元,同比下降16.3%。相比制造业投资与基础设施投资,降幅相对较小。

分省来看,前两月,江苏以1334亿元的房地产投资额领先全国,实现了对广东的反超。而广东、浙江、山东和四川分别以1310亿元、1089亿元、734亿元和673亿元位列前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前两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中,除了内蒙古与去年同期持平以外,其他所有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均为同比负增长,其中同比降幅超过10%的有20个。

从同比降幅来看,青海、湖北、黑龙江、重庆和新疆,这五个地区同比降幅最大。其房地产投资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82.2%、69.8%、42.1%、40.0%和33.9%。

从绝对下降量来看,重庆、广东和湖北的房地产投资额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90亿元、251亿元和294亿元,受影响幅度最大。

另外,作为参照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走向的主要先行指标,从土地购置费和房屋新开工面积来看,未来房地产投资迅速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其中,土地市场相对平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两月,全国房地产投资中,土地购置费2639.6亿元,同比下降9.3%,降幅远小于建筑投资和安装投资。

3月,土地市场逐渐恢复正常。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0年3月40城土地市场报告》显示,3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2801.0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4.9%;同比下降3.6%。40城一季度累计土地成交建筑面积达到862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4%,单月和累计降幅均持续收窄。

在房企强烈的补库存需求下,一季度供地较多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成为支撑土地市场的主力板块。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是一季度完成土地出让金最多的四个城市,分别达到672亿元、644亿元、485亿元和256亿元,同比增长15.1%、79.4%、8.3%和0.2%。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若辰认为,一季度土地出让金增速仍为负值,但有所收窄,符合此前预期,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减小,一些正常拿地需求将继续释放。

另一方面,疫情和春节假期双重影响下,各地新开工面积降幅普遍大于房地产投资。Wind统计的部分省市(黑龙江、西藏和青海和宁夏数据缺失)的新开工面积显示,各地的新开工面积下降最少的海南省,也同比下降了19.9%,海南是唯一新开工面积降幅小于房地产投资降幅的省份。

多位分析人士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销售受限,企业二季度资金链越发紧张,叠加疫情导致的复工受阻,在当前整体支持力度一般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逐步恢复的态势仍然明显,但想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较高增长,则比较困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深远,房地产的托底作用不应被忽视。前一阶段楼市调控政策主要以放松预售条件、土地款缓解政策等照顾房企资金链的稳供给政策为主,但要实现今年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各地政策需要因地制宜地逐渐过渡到稳需求,也就是稳销售上。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