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坚持“房住不炒”,警惕房价上涨因素重新聚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4-17 07:00

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有利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音频来源:南财音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38城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月为21城。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但涨幅比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比1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比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一季度中国经济因疫情遭受冲击,全球疫情蔓延使得中国出口受到影响,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依然有几十个城市的住宅价格环比上涨,这应当说是一个很强劲的表现。与中国楼市相比,美国股市则出现了大幅下挫。

过去几年,中国楼市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原则下,通过一系列调控政策,实现了一个较为长期的稳定状态,从相关数据来看,似乎脱离了过去地产调控带来的周期性价格上涨现象。正是因为过去几年房价被压制住,目前遇到疫情导致的经济冲击后,楼市并未出现恐慌性回调,这意味着一些上涨的预期依然存在。

现在,对部分城市的楼市周期性上涨因素重新聚集,我们应该警惕。除了城市化等因素外,楼市价格典型上涨的动因是货币环境以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楼市周期与货币周期是一致的,而货币政策周期又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反。

正因为经济调控存在周期性,所以,市场认为楼市也会随着这种周期一直涨下去。应对货币宽松从而从一定程度削弱购买力的方法,在美国是资金流入股市,在中国则是资金流入楼市。这种资产配置在一些周期内使得资产价格不断上涨。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停摆,迫使各国实施财政救援与宽松货币政策。经历量化宽松政策后的发达国家再次史无前例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大幅提升其政府的赤字率。疫情后这些全球低成本流动性会如洪水一样扑向各种资产,就像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楼市重新出现了一些价格上涨预期,在沪深等一线城市,富有阶层继续加大在一线城市稀有住房资产的配置力度。

当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周期时,虽然社会存在收入差距,但几乎所有人的收入在增长。但是,当国际大流行病对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后,收入增长会出现结构性分化,一部分人存在暂时失业或者收入减少的情况。这种收入上的差距如果伴随着资产价格上涨,则会进一步加大财富分配的不均衡性,这需要及时警惕。

中国尝试继续提高城市化率以推动经济增长,为了顺应发展规律,决定发展大都市圈,尤其是长三角与珠三角等地区,通过城市扩张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落户。政策初衷可能是吸引农民工落户。但同时,需要关注来自全国其他地区一些富裕阶层形成的财富虹吸效应,及其房价刚性上涨,需要及时增加住房供应并为农民工提供低成本住房,在城市人口转移的基础上,真正推动经济效率提升。

这些大都市圈同时也是制造业中心,房价继续上涨会不断提高制造业成本,这不利于产业稳定,应该避免这种局面,以保持这些产业聚集效应带来的供应链效率优势。合理的房价,也会有利于年轻人在当地的创新创业。

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将住房作为投资资产。究其原因,就在于房地产至今没有风险却获利巨大,尤其是在持有期间几乎没有税负成本。这对中国重视实体经济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必须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不因逆周期调节而偏离,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

(编辑: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