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六保”首次亮相,强调底线思维

周潇枭2020-04-17 22:39

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

当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疫情冲击下,我国一季度经济同比下降6.8%,这是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为SNA体系以来,首次出现单个季度经济负增长。

不过,4月17日,股市大盘飘红,微微上涨。以资本市场反应来看,一季度数据并未超出市场预期。

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从具体数据来看,一季度消费、投资、出口数据均为两位数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降幅分别为9.6%、5.2%。得益于复工复工加快推进,3月数据边际改善明显,消费、投资、出口、工业、服务业等指标改善明显,降幅相较前2个月均在明显收窄。

“六保”首次亮相,强调底线思维

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后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体部署如下: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此前,中央开会反复提到要有“底线思维”,“六保”的首次亮相,无疑指明了底线的具体内容: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六保”内容主体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避免大量企业倒闭,是为了保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也是为了保就业。

保粮食能源安全,由于疫情期间出现的部分抢购食物的恐慌情绪,以及全球疫情蔓延造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不稳定,是针对疫情的特定底线应对举措。

保基层运转,则指向地方财政困难。疫情对经济短期冲击明显,财政增收困难,前2个月全国仅2个省份财政收入维持正增长;全社会共渡难关,企业纾困需要减税降费,还要求政府保持一定支出强度,财政平衡难度加大。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由于需求不是太强劲,部分企业订单有所减少,就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国家一直在推出就业优先的政策,并不断加大落实力度。一方面,千方百计帮扶企业渡过难关,通过稳企业、稳经济,稳住就业的基本盘;另一方面,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帮扶,比如增加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帮扶他们返乡创业。下一步,还要继续灵活推动就业和创业创新。

对于当前国内最大的困难,毛盛勇表示,现在应该努力帮扶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对它们的精准帮扶,帮助企业更好渡过难关,在税收、费用、各方面成本、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稳住了企业才有可能稳住就业,才有可能稳住经济,才有可能稳住经济大盘,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经济困难加大,增速目标面临下调

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

疫情直接冲击我国国内经济集中体现在一季度,3月份以来爆发的海外疫情又将造成对我国经济的第二波冲击。

4月14日,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大幅下调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月份该预期增速为3.3%。其中,预计美国2020年经济增长-5.9%,欧元区为-7.5%,日本为-5.2%,中国为1.2%。

毛盛勇表示,IMF预计中国经济正增长1.2%,要明显好于对其他国家的预期。IMF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9.2%,如果把今明两年平均起来,中国经济的增速在5%以上。假如明年世界经济增长恢复常态,中国经济因为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者被压抑的状况,会明显改善。

市场普遍预计二季度经济会好转,中国经济将逐渐回升。但海外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否会出现此前预期的强劲回升,还要再观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第二波冲击使得2020年中国增长背景出现很大改变。考虑到这波冲击,中国全年能够实现3%左右的增长,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非常难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认为,今年合适的增速目标在2.5%-3%,这既可以保证就业稳定,还能避免过度、不必要的刺激政策。未来政策组合,应该继续坚持疫情防控为首要任务;同时,启动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以抵消外需下滑带来的负面冲击,带动复工复产走向可持续。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不采取政策刺激的基准情况下,全年的实际增速约为1.9%。在实施适度的纾困政策和刺激政策之后,最终预计能够实现4%以上的经济增速。

加大政策对冲力度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要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我国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夯实农业基础。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严把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积极政策作用下,全年经济增长3.5%左右。未来降准降息仍然有空间,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等具体规模,有待后续安排。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