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加快提升检测能力 做好常态化防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4-24 07:00

既有利于查找出一些隐形风险,又能增强公众信心,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日前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做好常态化防控要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

会议要求,坚决落实好“四早”措施,做到“四早”首要是早发现。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这既有利于精准防控、维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合理流动、推动全面复工复产。要加快提升检测技术,抓紧增加更简便、更高效准确的检测设备生产,广泛配备到医院、口岸等急需方面,扩大商业化应用,做到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复工复产中人员聚集的单位、场所优先做到愿检尽检。

当前,国内个别地方聚集性疫情又有发生,个别地方出现医院交叉感染。同时,也需要应对输入压力。我们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要想击败病毒并且消除人们的担忧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出有效的疫苗或者有效的治疗药物,人类会因为拥有战胜新冠病毒的手段而不再担忧。目前,疫苗研发需要一个过程。

鉴于这些现实的挑战,中国一方面要求突出重点,做好精准防控,认真查找、加固防控薄弱环节,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另一方面,要求在常态化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为了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消除各种风险带来的担忧,就必须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目前,通过科技手段可以完成早发现的任务,即在全社会进行大规模核酸和抗体检测,将隐形的风险甄别出来。这既有利于精准防控、维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合理流动、推动全面复工复产。

全面进行大规模核酸和抗体检测,有利于科学推进防疫工作,更加了解真实疫情,并从中深化对病毒和传染过程的认识,有利于科学精准的防控和治疗。最重要的是,通过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可以将无症状感染者尽早排查出来,进行及时的隔离和救治,避免传播病毒。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城市与重点地区,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全面的核酸检测,就会降低大众的担忧心理,实现更好的复工复产,完全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正因为大规模核酸和抗体检测具有疫情防控与有效推动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的意义,并因此而带来经济活动的正常化,因此,政府对这项工作应该积极投入并推动。比如,政府可考虑组织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或者通过国家采购,大幅降低核酸和抗体检测的成本。

当前,已经有很多城市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大规模的免费检测。还有许多城市也在针对入境人员、复课师生等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很多医院以及网络平台等第三方机构也提供有偿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些都是积极举措。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一些社交隔离太久的市民很可能在这个假期释放压力,而传统上中国长假时的景区和餐馆总是人山人海,这必然带来一定疫情防控的风险。因此,目前一些存在个别本土病例的中高风险地区,应该率先并且尽快启动大规模的核酸检测,避免在假日期间的病毒传播风险。

疫情对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既要常态化精准防控,避免疫情反弹,又要推动全面复工复产,让人员流动起来,那么,比较可行的方案就是大规模的核酸和抗体检测,既有利于查找出无症状感染者的隐形风险,又能增强公众信心,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应该尽快实施,维护人民健康福祉,增强和巩固人民信心,让中国尽快恢复活力。

(编辑:欧阳觅剑)

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全国各地实时查询·病例小区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