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冲击及金融政策在其中的作用

南财快评易行健2020-04-25 13:01

截止2020年4月23上午,新冠疫情全球确诊人数超过260万,累计死亡人数超过18万,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与1月份3.3%的增长预期相比,这可能是大萧条以来跌幅最大的一次。接下来我讲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金融和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预测;其二是目前金融政策对冲疫情冲击的作用和效果分析;其三,从中长期来说金融政策对冲疫情冲击的展望。

 一、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金融和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预测 

IMF上周出来最新的预测,这一预测实际是一个乐观的预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疫情能在2020年下半年逐步消退,随着政策支持措施帮助经济活动恢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IMF预测会达到1.2%,再结合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双统筹”,即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财政、货币金融、产业政策等多管齐下,那么最终2020年增长速度可能会高于IMF估计的1.2%。 

但是IMF世界经济展望最后提到,假设疫情无法在2020年下半年消退或者呈现双峰形式,整个疫情要持续到2021年第二季度以后,那么2020年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将为-6%,即使2021年得到控制,2021年世界GDP将进一步萎缩2.2%。 

本次疫情对全世界经济社会政治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九个方面的相互交织的冲击:生命损失冲击、医疗挤兑冲击、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劳动力市场冲击、全球产业链冲击、企业破产倒闭的冲击、金融冲击、政治冲击等等。这其中任何一个冲击都不容易对付,九个方面的冲击叠加,压力巨大。最近我整理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与欧洲的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关于疫情方方面面的工作论文,总体而言,几乎所有文献均认为这次疫情的冲击将不再是一个短期冲击,并且可能接下来1-2个季度无法结束,经济金融冲击将持续12-18个月以上。而且这一冲击具有极大的产业异质性与人口异质性特征,产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建筑业的冲击将更大;人口异质性结论表明对中低收入人群、中小企业主和老龄人口和孕妇以及非裔人口等冲击相对更大。伴随着疫情的继续发展,居民家庭、企业甚至政府均将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冲击,欧盟、南美部分国家可能将面临主权债务危机,欧美部分国家还将可能面临银行业危机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将困难估计的更足一些。

 

二、目前金融政策对冲疫情冲击的作用和效果 

广义的金融政策应该是不但包括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与信用政策,还应该包括金融发展与金融开放政策在内的相关政策的总称。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大经济体均迅速利用财政货币政策等来对冲疫情的冲击。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的效果问题目前的文献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大部分文献认为财政政策效果将大于货币金融政策效果,但是也有文献认为在企业停工倒闭与失业人口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将大打折扣。但是基本上所有文献均认为财政货币政策需要更好的协调才能起到很好的对冲效果。 

以美国的货币金融政策为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用快速而猛烈的多重货币政策工具缓解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冲击;第二阶段是缓解全球的美元流动性压力,用外汇互换、临时性的回购便利工具等,以避免全球美元流动性的衰竭;第三阶段通过放松银行资本金要求,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和家庭提供额外的贷款支持等用来修复实体经济。美国在史无前例宽松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下,在疫情拐点尚未到来的时候,金融恐慌得到较好的抑制,对实体经济大幅度衰退的对冲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中国自从一月底以来采取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冲思路,并且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世界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渐进性的、分阶段的、比较有系统的并且力度并不小的对冲政策。从货币金融政策而言,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降息、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开展央行票据互换,并且积极配合财政政策支持政府债券融资等等多种方式为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等提供了很好的金融支持。2020年第一季度广义货币增长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远超GDP的同比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的状况,但是狭义货币的增长率远低于广义货币的增长率,这说明货币的流动速度降幅较大。与此同时,一季度资本形成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之间的差距较大,这其中可能存在存货投资增长较快的情况,综合说明需求和产业链的双重复苏还需要各方政策形成更大的合力。 

三、从中长期来说金融政策在对冲新冠疫情冲击中的展望和建议 

我个人的总体看法是货币金融政策不但要“精准施策”,而且需要“普适创造”。“精准施策”主要是针对信贷需求与金融服务需求的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人、因地、因事、因企而采取不同的货币金融政策措施。“普适创造”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在货币政策效果边际递减和货币长期中性的前提下,为实体经济的复苏与运行创造一个普适的货币金融环境。所以我们设计目前的金融措施,应该基于这样考虑。 

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以为要重视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其一是之前我在媒体了解,“浙江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精准分析施策,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条”。金融业是一个数据大规模产生与密集的行业,那么金融业是否可以考虑使用大数据,在目前全球产业链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帮助企业打通国内的产业链以及更好满足企业的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需求?其二是中小微企业目前“获取客户难”和“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弱”两者并存,那么金融业能否利用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和金融大数据,协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这两大难题?其三是银行、信托、保险与资本市场以及和税务、工商等之间如何实现更好的协调与合作。 

长期货币中性和短期货币非中性的原则应该是大部分宏观经济学家已经达成的共识,从这个角度出发短期内财政货币政策需要实现更好的协调,市场化融资与政策性融资需要两条腿齐头并进,实行更加灵活的货币金融政策。而长期内则可能需要更加注意利用市场经济原则,在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基础上,为实体经济的复苏和恢复性增长创造一个更好的、更为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经济运行的预判能力和风险掌控能力。 

本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带来非常严峻的冲击与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们坚信中国将率先实现经济的复苏,金融政策也将在其中起到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 

(易行健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主任,广东省政府金融顾问、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编辑:李靖云)

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全国各地实时查询·病例小区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