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

学习笔记张立伟 2020-04-30 08:38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和陕西进行考察,并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这一系列考察调研和会议活动中,科技创新、数字产业以及产业链,始终是他关注和关心的重要议题。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积极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

经济运行需要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因此,必须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同时,也需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可以看出,产业链协同复工关系到经济恢复的有效性。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中国正在全球率先推动以5G为核心的新基建,数字经济时代即将来临,这也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启动的标志。中国要抓住先行优势,在数字经济领域建立全产业链,形成更多数字应用,制定产业标准,建立产业集群,强化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

其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

疫情正在对全球化产生冲击,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面临重构风险,这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而言,是一个潜在的挑战。中国虽然是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门类和体系,但中国在相当多的领域对产业链的控制力薄弱,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原材料、软件、设备等,都依赖进口。

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如果发生重组,并且由于政治关系而影响到中国供应链的安全,就会大大削弱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必须通过创新使得我们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其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要抓好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评价、科技伦理、作风学风建设等基础性制度落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维护中国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并提高竞争力,需要系统布局和整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增强各类主体创新动力,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升了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新突破。这是过去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会议和场合多次提出的要求。

其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创新主要来自中小企业,因此,中央极为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类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党中央特别考虑到了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产业链与供应链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需要资金支持。传统上,风险资本更偏好互联网企业,通过大量资金烧钱占领市场,然后通过上市退出。但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资本回报期比较长,也比较低,因此,缺乏风险资本的支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这是为更多投身于数字经济与战略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鼓励更多的资本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一方面支持这些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另一方面也通过上市退出机制激励战略投资者参与。

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并在科技体制改革、融资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支撑方面做好了准备,既能确保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不掉队,同时维护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

 

(作者:张立伟 编辑:欧阳觅剑)

张立伟

首席评论员

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评论员